在系列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投资最大同时电影成色最足的无疑是吴京导演、吴京和吴磊主演的《乘风》。这部马战影片叙事流畅、情节丰富、冲突激烈、主题凝重、感人肺腑,如果扩充时间,是国内第一部真正的马主题电影。
《乘风》之所以出色,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该片故事改编自真实历史,其中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随着电影《乘风》的上映,很多观众开始对电影原型马仁兴将军有所了解,为了缅怀这位四野名将和弘扬他戎马一生的革命精神,让我们跟随电影一起走近这位马上将军的真实革命人生。
1904年农历8月16日,马仁兴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其父马乾元是村中小学教师,母亲张氏,勤劳善良,操持家务。少年时代的马仁兴善思寡言,但胆子很大。受父母的影响,马仁兴从小就喜欢读书。读书时他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只要有书看,什么热闹的事情也别想把他从书中拽出来。每逢过年,别的小伙伴都有新衣服穿,可他却要母亲把买新衣服钱省下来给他买书看。因此他读了许多书,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岳飞、杨家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爱国将士的事迹,他从书中看过,也听父亲讲过,他为英雄们的壮举所感动,立志要保家卫国。
1921年,16岁的马仁兴为生活所迫,到陕军第三混成旅当兵,时值国内军阀混战,马仁兴常常为国家的兴亡而担忧,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夜深人静五更寒,半轮残月照窗前。外侮内患扰神州,何时旭日照人间,哺乳虽重母病危,巢毁岂能有完卵。到处黄土皆埋骨,血染征袍何堪怜。”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又投奔国民第三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之声鼎沸,蒋介石却坚持不抵抗政策!对此马仁兴极为不满,对国民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三民主义产生了动摇。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38年马仁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为了营救两名地下党员,马仁兴身份险些暴露引起怀疑,他果断于1940年4月率领全团1600余人起义加入八路军序列,所部被编为骑兵第二团。
电影《乘风》的故事就发生在马仁兴任职骑兵第二团团长期间,抗战胜利后,马仁兴晋升为晋绥一分区司令员,因此在《乘风》的末尾通信员称呼他为“马仁兴司令员”。
1945年马仁兴跟随吕正操将军挺进东北并担任保一旅旅长,1946年他率部攻克东北重镇四平,随即被任命为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负责指挥四平保卫战并重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在东北两年时间里,他驰骋辽吉战场,屡建战功。四战四平他参加了三次,一战时任前线副总指挥。抗战胜利后,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北犯,四平市成立了卫戍司令部。马仁兴任卫戍司令,负责四平市区的城防工作。他抓紧一切时间,加强对部队的战备训练,在市民中扩大东北民主联军的影响。
四平保卫战打响前,他多次召开干部会、群英会、动员会,分析敌情,鼓舞士气。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四平各个角落,他结合自己的调查,写出了“四平战斗防御计划”。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马仁兴几乎没睡上一个好觉,眼睛熬红了,人也消瘦了许多。他面对强敌,指挥若定,同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一军整整激战了一个月。
1947年6月,马将军率部参加四平攻坚战,担任从城西北角打开突破口的任务。带领战士冲锋陷阵,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16日进入市区。21日与友邻部队会师。正当部队协同作战之际,接到总部命令撤出战斗休整,准备打援。6月23日傍晚,在与师参谋长分析战况时,身中流弹,不幸牺牲。
23日晚,马仁兴的部队全部撤了下来,为了便于与十六师交接,马仁兴和指挥所的同志来到四马路街北端铁道下的涵洞里。马仁兴惦记着前线的战况,他和参谋长黄忠诚走出涵洞,两人一起分析着战况的进展,马仁兴还为没有配合好兄弟部队攻入道东而自责。就在这时,从路东方向飞来一颗流弹,击中了马仁兴的胸部,他没有来得及说一句话,就倒下了,马仁兴牺牲时年仅43岁。
为了纪念马仁兴这位优秀的指挥员,1947年8月25日,马仁兴所带领的辽吉纵队独立1师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遗体被安葬在齐齐哈尔市西满烈士陵园。辽吉省委决定,追认他为“辽吉功臣”。在白城市建立了马仁兴将军纪念碑,党政军领导分别为他题词。四平市政府也将四平最繁华的四马路街,命名为“仁兴街”。
在上个世纪40年代,四平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从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军队四战四平,双方累计投入兵力94万人次,总作战时间长达63天。由于四平各次作战都关系着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全局性战略得失,因此双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将,鼎力相夺,攻守进退,各有胜负。第四野战军以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6.8万余人,最终解放了战略要地四平。
这就是电影原型的真实故事。
不仅人是真的,《乘风》中的很多细节也都是真的。
影片开头,马仁兴带着骑兵团在玉米地里收玉米,从外表上看这就是一群农民,历史上1941年秋冀中骑兵团曾在饶阳城东滹沱河沿岸帮助农民开荒种麦,骑兵战士变身农民,战马化身耕马。
马仁兴的坐骑是一匹漂亮的大洋马“大掌柜”,其实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头的,因为那很可能是冀中军区司令吕正操将军的爱马。在历史上,为了提升骑兵团战斗力,吕正操将军将自己最心爱的大洋马送给了骑兵团,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电影中马仁兴管这匹马叫“大掌柜”。《乘风》故事的核心当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马仁兴和马乘风父子。
马乘风牺牲时年仅22岁,他年轻有为,风华正茂。五一大扫荡期间冀中骑兵团1200人最后幸存不足400人,多数团领导牺牲在转战途中,其中马乘风就是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时牺牲的,后来被安葬在了河北保定,随着马仁兴将军的牺牲,这支英雄部队的历史也逐渐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感谢《乘风》的主创人员,正是他们重新将这段历史和这群英雄从历史中挖掘出来,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上曾经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