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县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自汉朝开通西域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在此屯垦戍边、守卫祖国的边疆将士。
如今,这里有一群可爱的人好似长年风化的石头,屹立在雨雪风沙间,静静诉说着戍边忠诚。他们就是——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昭苏边境管理大队的移民管理警察。
移民管理警察在边境巡逻穿过冰河
屯垦戍边保卫国土
1949年,解放军进入新疆,开始“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边生产边打仗的屯垦戍边生涯。
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王震将军带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戍边人,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
196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被赋予“屯垦戍边”保卫祖国边疆的职责。全国各地知青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于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他们的努力让昭苏焕发了新的生机。
传承历史守卫边疆
1980年1月,昭苏边境管理大队前身——昭苏县公安边防大队成立,主要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保护辖区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和边境安全的职责使命。
30余年间,全体官兵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昭苏县经济建设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年,公安边防部队集体改革转隶,全部退出现役,昭苏县公安边防大队正式更名为昭苏边境管理大队,继续坚守祖国的边疆,守卫国门。
移民管理警察在边境一线开展宣誓活动
近年来,昭苏边境管理大队逐步探索出一套“信息前端感知、人员多点核查、边腹区域联管”的闭合式、交叉式外来人员管控制度。同时,为了更及时地调解群众纠纷,进行法制宣传,预防犯罪发生,昭苏边境管理大队成立了13支马背巡逻队。
移民管理警察进行边境巡逻
移民管理警察被当地群众赞颂为“马背上的藏蓝使者”。他们不畏山路崎岖,不怕严寒风雪,骑马深入群众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边境一线祥和稳定,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即将大雪封山的时候,马背巡逻队还为辖区牧民送去过冬物资,真正做到为百姓排忧解难。
回望历史,兵团人和支边知青在这里挥洒汗水和鲜血,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屯垦戍边”的赞歌。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昭苏边境管理大队的移民管理警察继承了先辈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精神,用忠诚守护国土,用青春坚守边境,用热血昼夜护航,铸就祖国边境的铜墙铁壁,履行党和人民交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