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奥运的东风,马术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然而,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在观看马术奥运会赛事直播时,观众在评论区留言,问为什么马作为动物可以参加奥运会?马术和马戏有什么样的区别?盛装舞步和平时的杂技表演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马背杂技演员不能去参加奥运会?这些问题在评论区总是被反复提到,今天来和大家谈谈马术到底算不算虐待动物?
这个问题引起大家关注并广泛讨论的事件是:今年2020东京奥运会现代五项赛事的马术赛事进行中,东京体育场举行的现代五项女子组金牌决胜赛中,来自德国的女骑手安妮卡·施洛伊(SCHLEU Annika)因抽中参赛的马匹不配合,导致不幸错失一枚金牌的机会,在马背上痛哭流涕。而她的教练也因为着急和惋惜,用拳头打了一下这匹不服从的马匹。“一拳”激起千层浪,一些不了解马术的中外网友们立刻给这项运动带上了一顶“虐待动物”的帽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虐待动物的定义。“虐待动物是指使动物承受无法忍受的痛苦的行为。”那么,日常的骑行与比赛中的跳跃障碍,盛装舞步以及越野赛是否会让马匹感受到无法忍受的痛苦呢?先告诉你答案,不会。
原因如下:人类对马匹的驯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并拥有一套成熟的驯化机制。无论是在中国的古代还是在许多年前的西方马匹都已经成为人类农耕文明以及日常运输中的一部分,可见日常马匹劳作、运动、奔跑并不会让马匹感受到无法忍受的痛苦。因此并不会被认定虐待。
另外,现在的马匹与原始时代的野马并不相同,他们历经数代繁育而成。假使以尊重动物权利为由将他们全部放归大自然禁止人工干预,那么他们的生存能力会十分羸弱。因此,现代人类对马匹正常的饲养和驯化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保护动物的行为。
想想那些同样在耕作的牛,以及被人类饲养的羊和鸡、鸭、鹅等家禽,他们算不算也是被虐待的动物呢?
我们应该清楚,动物福利运动和动物权利运动是两个不同的对虐待动物的反应。动物福利运动认可人类对动物的使用是合理的,他们试图不断地提高对动物的待遇来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动物权利运动则认为人类必须立刻停止使用动物来完全终止这样对动物造成的痛苦。
现在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马术这项运动上!马术,是一种人和动物共同完成的比赛,需要骑手和马经过多年的训练,在赛场上展现优雅、胆量、敏捷和速度。现代马术运动始于欧洲。1900年,在第2届奥运会中,马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从定义可以看出,马术是一项人马相互配合,而非支配、或是奴役马匹的运动。现代马术运动对于马匹更是“十分看重”。“马匹福利高于一切”这句话也是国际马术联合会在所有赛事中的第一信条,是马术从业者应有的操守,更是不可妥协的原则。
在现代马术教学中,每位马术行业的从业者也是秉持着人马相互尊重、平等的理念进行马术教学和骑乘。并不会有刻意虐待奴役马匹的心理。
综上所述,辩证来看,马术运动其本身并不存在虐待动物的嫌疑,但在与马匹的日常中,是否会存在个别人类虐待马匹,这仍然是个问题。并不代表整个马术运动是以虐待动物为前提。
虐待马匹并不会让马匹成为赛场中的“吸金王”,相反,重视马匹福利,尊重马匹,倾听马匹的需求,保证马匹健康,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是马术领域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