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热映的电视剧《当家主母》里出现了一只白猫被“毒死”的镜头。由于画面里的猫咪死亡时反应非常真实,导致不少网友怀疑剧组真的为了这几秒的画面而把一只猫咪杀死了。尽管剧组连续发布了几次澄清的消息,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澄清远不能解释猫咪的情况,因此依然不买账。同样地,在一部1993年拍摄的老电影中,一只功勋累累的军犬在训导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剧组炸死了,而导演的解释,是成本不足无法做特效。这部电影至今仍受到网友们的强烈抵制。
显然,随着观众对动物福利的了解日渐加深,而且伴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影视作品中随意牺牲动物的做法只会招来观众反感。由于目前国内的伴侣动物相关保护法例暂时未出台,假如影视作品里杀死的是流浪动物,可能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些动物的牺牲让人感到痛心,但愿它们的离去,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换来一套可以有效保护动物演员的法例。
“此影视作品中没有动物受到伤害”——相信不少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结尾里的这句话并不陌生。这句话并不是剧组自己加上去的,而是在美国人道协会(the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监管之下,确保在拍摄过程中的确没有出现伤害动物的行为,才能够在片尾加上这个标签。这句话的出现,正是源于一匹在电影拍摄中死亡的马。
早在20年代,美国人道协会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影视作品当中对待动物演员的方式。尤其是在美国西部片和战争片正流行的时期,电影中会使用大量马匹拍摄战争场景,使得协会对电影剧组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其中,电影里对马匹使用绊索(为了呈现马匹中枪或中箭倒下的样子,需要用钢索把马匹绊倒)的做法受到了强烈反对。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电影使用这样的方式,使数十匹马死亡。
最终,因为一匹马的惨死,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让电影行业不得不让美国人道协会介入监管。这匹马就是参与电影《Jesse James》拍摄的动物演员。
这部于1939年上演的电影,竟然将一匹马活生生地推下了悬崖。
这个残忍的场景出现在电影的结局,画面里主角两兄弟骑着马被追赶到临水的悬崖边,唯一的出路只有往下跳。
真实拍摄的场景高度有70尺(约21米),特技演员和马匹一起往下跳(马匹是被特制的机器推下去的),看起来惊心动魄。这个场景用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画面重放了一次,制造出两兄弟都跳下了水的样子。
虽然跳水这个动作没有直接导致马匹死亡,但是马匹因为受惊过度,在水中剧烈挣扎最后溺水死亡。(也有说是跳水直接把马的脊椎摔断了,马匹之后被安乐死。)
这个镜头引起了观众对剧组的愤怒,舆论之大甚至惊动了美国国会。电影资方当然不希望被政府所监管,于是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没有让国会参与,而是同意从那时起允许美国人道协会监督电影中的动物待遇。因此,从1940年开始,美国人道协会电影部门(The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 Film Unit)诞生,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影片尾的“No Animals Were Harmed”的标签。
但是,近年来,这个部门也没少被舆论攻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监管不力。在多部获得了“没有动物受到伤害”标签的电影里,却被曝出分明有动物演员牺牲。例如,在2012年的电影《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The Hobbit:An Unexpected Journey)当中,就有接近30只动物在拍摄后死亡。
对此,美国人道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宾·甘泽特(Robin Ganzert)博士发表了评论:我们目前只有权监管正在拍摄现场的动物福利。我们既没有管辖权,也没有资金将监督范围扩大到拍摄之前或之后。动物在拍摄现场外发生的意外太多,这是必须被制止的。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与电影业联手,把我们在拍摄现场对动物的保护扩大到电影制作的所有阶段。
看来,即使是在有相关机构监管的情况下,动物演员的安全仍然无法百分之百被保障。不知道各位读者,你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