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图集
精彩图集
当前位置: 首页精彩图集

一、哈萨克族分布的地带马相关的考古遗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牲畜驯化的起源地在亚洲东部,主要因为发现那里最先有目的地驯养野生动物进而形成我们熟知的家畜,但考古发现马的驯化过程并非如此。人类和马的渊源可能始于哈萨克斯坦的北部草原:研究人员对该地约6000年前的波泰(Botai)文化人类聚居地的考古挖掘发现,早在公元前第四千纪晚期,人类就已开发了马的多方面用途。在一些陶瓷容器里甚至还检测到马奶的残留物。当地出土的成吨的马骨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知道如何猎取甚至圈养马群,以获取马肉。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523.png

哈萨克斯坦是马的故乡,对此以发现十万件马骨骼的波泰地区为证,可以说波泰人是最先驯化马的人。学者推断大概6000年前当地开始放牧饲养、驯化马匹,从那时起,马匹便成为哈萨克斯坦人民生产、生活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现在。

1980年考古发现的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4000年至3000年的古迹波泰地区科克舍套市瓦勒达尔县伊曼布尔勒克河右岸边尼科尔斯科耶附近的94.9%的家畜遗骨均为马骨骼,共约有7万匹马的遗骨以及牙齿和粪便,推测属于红铜时代。

这个时期人们刚刚开始学会制作铜器,因为金属器材的缺乏,大量使用骨骼制作器材,这些器材里水勒等的发现很重要,这些工具可以证明6千年前波泰人曾驯化过马。那个时代水勒铁是用马皮和马的胫腱制作,用马骨头连接制作水勒。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549.png

2009年在英国实验室分析波泰古遗址发现的餐具残留物内有马奶成分,并且与现代生产的酸奶区别不大,因此认定波泰人当时驯化马用于骑乘的同时食用马肉和马奶。

生物学家们评价波泰古遗址挖掘出来的马遗骨,认为这些马是古代哈萨克马的一种,与现在的哈萨克马(别名佳别型)马相似。在当地野外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群牧的马基本都属于哈萨克马,它们在寒冷的户外,在暴风雪中深至腹部的厚雪中刨雪觅食过冬。这些马匹个体一般体型较大、头大颈短、胸宽尻宽、背宽皮厚、长毛(鬃毛和尾毛)浓而长。大部分波泰马体高136-144cm,体长144-152cm。在著名的哈萨克斯坦别尓勒古迹发现的马遗骨也跟波泰马遗骨接近,体高136-152cm,而现在的哈萨克马成年种公马体高144-147cm。

最早的驯马者——波泰人

我们要讲述的历史就从哈萨克族先辈大约在6000年前开始学会驯养马匹和使用铜器开始,正是这两个新的元素开启了新石器时代末期欧亚草原的文明进程。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610.png

马头骨和带有装饰的马骨,公元前第四千纪(公元前4999年~公元前4000年),哈萨克斯坦北部波泰文化出土。这是第一批养马人的居所留给今天的印迹,但仅仅只是哈萨克斯坦草原上很少一部分。在北哈萨克斯坦的一片河台上,还留有300余处黏土制成的圆形建筑的遗迹,这是当地最著名的公元前第四千纪的波泰人的居住点,只有在寒冷的季节里他们才居住在这里。

波泰人在迁移过程中捕获一些野生动物,随后携带它们同行。其中马匹必须涉水而过的地方是波泰人上佳的狩猎场,人与马的渊源也由此而来。在波泰出土的部分马齿磨损严重,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印痕是马嚼子造成的,但还未证实当时的波泰人是否已经学会套缰绳以驾驭和牵引马匹。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628.png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各种手工工具。出土的大量石制工具表明新出现的金属铜并未完全取代石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材仍是波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辛塔什塔文化是欧亚草原南乌拉尔地区(现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公元前二千纪(公元前2999年~公元前2000年)初期的一个遗址。遗址中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轮辐式战车。直至今日,双轮单马拉车仍是中亚北部居民重要的运输工具。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648.png

约公元前9世纪,斯基泰人及其同源的萨尔马特人和塞种人纷纷登上欧亚草原的历史舞台,亚欧草原随即进入游牧时代,此时期出现了许多豪华的墓葬,哈萨克斯坦东部的波莱尔墓葬群即为其一。科学家在该墓葬群中发现了13件装饰精美的马骸骨。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706.png

著名的波莱尔(Berel)墓葬中的不少坟冢是在那个时代建造的。这一墓葬位于哈萨克斯坦最东部,由70余座坟冢组成。这些坟冢实际上是巨大的丘陵状的坟堆,它们部分处于永冻土中,终年冰封。永冻土为有机材料,为木制品、织物和皮革的保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尽管这些墓穴大多曾遭盗墓者洗劫,但对它们的考古发掘仍获得了极有价值的成果。在其中的11号坟冢墓室前,考古学家发现了13匹装饰精美的马骸骨,这令考古学家欣喜若狂。这些马看起来是被驱赶入墓室,跪在地上杀死的,除了保留完整的马鞍和缰绳外,这些马还佩戴着皮质带双角的面具。在大量装饰品中,最多的是用木头或金制成的动物造型的饰品。这一时期的所有墓葬都有非常丰富的随葬品。陪葬的马匹随处可见。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728.png

二、哈萨克族培育的马品种种类及形成历史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哈萨克族是以游牧文化为主的民族,马对于游牧民族异常重要,它不仅是交通工具,马乳和马肉是哈萨克族的日常食物,而且在军事力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在哈萨克族历史上培育过多个马品种。

哈萨克族培育的马品种及分类有自己的原则:外貌特征突出的马专门化用途而不会兼用,因此哈萨克族选择马时都会鉴定体型外貌、结构步伐、性格、适应性等特征从而确定用途方向。哈萨克族的马按各种用途分为结实力量型、骑乘型、役用型、速度型、慢步型、大走型、小走型、乳用型和肉用型和兼用型。

哈萨克族培育的马品种名称有阿日合麻何马(Ар?ыма?)、哈热巴依尔马(?арабайыр)、哈扎那提马(?азанат);以民族或部落名命名的品种有哈萨克马(?аза?ыжыл?ысы)、阿达衣马(Адайжыл?ысы)、歇科特马(Шект?жыл?ысы)、乃蛮马(Найманжыл?ысы);以地名命名的品种有萨伍然马(Сауранжыл?ысы)、阿勒泰马(Алтайжыл?ысы)[1]、穆戛利佳尔马?(М??алжаржыл?ысы)、库素木马(К?ш?м?жыл?ысы)、库斯塔奈马(?останай?жыл?ысы)、伊犁马(?лежыл?сы)和巴里坤马(Барк?пжыл?ысы);以外貌特征命名的品种有竖巴尔马(Ш?баржыл?ы)、佳别马(Жабы)、布尔麻斯特克马(Бор-м?стек)。

1、阿日合麻何马(Ар?ыма?)

世界上各个品种的形成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哈萨克族培育马时不会盲目的引进其他品种杂交。哈萨克族认为阿拉伯人和土库曼人擅长选育马种,因此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为了得到阿拉伯人和图克曼人的公马可以舍得一切,为此在1895年研究马历史的ГрафГуттен-Чапский这样说过“富裕的哈萨克族如果得到一匹阿拉伯公马会很高兴地以一百只羊和十几匹哈萨克马以及值钱的物品作为交换”。

土库曼斯坦是几个世纪以来中亚名马的选育基地,历史上艾米日铁米热(?м?рТем?р)的土库曼人曾引进过5000匹阿拉伯母马分发给土库曼部落。18世纪伊朗皇帝那得热·铁克(НадырТеке)献给图科曼斯坦的特克(Teke)部落600匹母马。1895年Вилькинс.А.И在研究中写到最近500年内土库曼斯坦开展过两次本地马种的杂交改良工作[3],认为哈萨克马杂交改良最合适的品种是阿拉伯马(Арабиан)和哈拉巴河马(?арабах),其中用哈拉巴河公马杂交哈萨克母马有着悠久的历史。哈萨克族渴望得到阿拉伯马和土库曼马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上层阶级包括可汗、部落领袖和英雄们都会在自己的马群内选出骏马,而阿日合麻何马(意为骏马)这个名词的形成是Фирсов.В在研究中说到“哈萨克族在10-11世纪已经开始出现了阿日合麻何马这个名词”。而现代哈萨克族一般把阿拉伯马、纯血马和苏纯血马等称之为阿日合麻何马[4]。

阿日合麻何马在1890-1892年俄罗斯兽医们在图尔盖州(Тор?айоблыс)哈萨克族家畜进行统计时登记了14匹金栗毛马,而金栗毛一般多见于土库曼马种,然而几千匹哈萨克马中就发现几十匹金栗毛马,金栗毛色马匹比例高说明哈萨克马中存在阿日合麻何马血统。阿日合麻何马是哈萨克族特别喜欢的贵重马,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都与阿日合麻何马有关。哈萨克族的阿日合麻何马在保留阿拉伯马和土库曼马优良特点的同时,也遗传了哈萨克马在恶劣自然环境生存的适应能力,故已形成了超强适应能力、适应粗放、耐寒耐饿、耐力性能佳等特点的马。

2、卡拉巴依尔马(?арабайыр)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331.png

哈萨克族把自己的骏马称为卡拉巴依尔马,实际上卡拉巴依尔马是乌兹别克斯坦培育的马种,当然哈萨克族与乌兹别克族的历史形成关系共同拥有一个名称的主要原因之一,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和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依然把自己的优良马还称卡拉巴依尔马(?арабайыр)[5]。Я.Я.Полферов在1898年对马的研究中写到“卡拉巴依尔马是土库曼马与哈萨克马杂交后形成的,它的形成历史是在哈萨克族与布哈拉(Б?харалы?тар)、黑瓦人(Хиуа)开始做生意时期交换来的土库曼公马开始的”。当时卡拉巴依尔马主要分布在乌尔河流(Ор?зен?)北岸到东部额尔齐斯河(Ерт?с??зен?)。马业研究者们对“卡拉巴依尔马”这个名词进行过研究,研究者Ю.Кологриво当初向哈萨克族咨询该名词的含义时,当时的人们认为“卡拉”是干净的意思,“巴依尔”是兄弟的意思。卡拉巴依尔马遗传纯血马的体高、直腿和头型,一般体高为154cm,但是耐力方面要逊色于哈萨克马。

3、哈扎那提马(?азанат)

哈扎那提马是哈萨克族喜爱的培育品种,它是哈萨克母马与阿拉伯马、阿哈-捷金等名马公马杂交后代。哈萨克族一般培育哈萨克马时不会追问公马的来历,原因是哈萨克族认为哈萨克母马与其他品种公马杂交后,遗传公马的优秀性能的同时不会丢失母本的优良性能[4]。历史资料中也证实哈萨克族的哈扎那提马(?азанат)是阿拉伯马、阿哈-捷金马等公马的后代[7]。我们认为从哈萨克族的阿日合麻何(Аыр?ыма?)和哈扎那提马(?азанат)的形成历史和培育方法来看它们是同一种的培育品种,只不过是异名而已。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344.png

4、哈则木银马(?азмойн)

哈则木银马意为“鹤颈马”,是哈扎那提马的第三代,是哈扎那提公马与哈萨克母马杂交后形成的培育品种。主要特征是颈部似鹤颈弯曲、体高、眼大耳小、四肢结实、外貌特征接近土库曼马种,不适合骑乘用,但此马种因没得到有效固定形成培育品种便被杂交泯灭。

5、阿达衣马(Адай)

据传阿达衣部落迁移到曼格斯套州时,当地居住的特克部落(Теке)和易木德(Иомуд)部落当时处于互敌状态,阿达衣人则利用这个机会帮特克部落打败易木德部落。由于阿达衣人把易木德部落赶出曼格斯套州付出了汗马功劳,因此特克部落不愿意把自己好马种送给(特克部落)其他民族的土克曼人,但为了表示感恩送给阿达衣部落自己民族的一匹骏公马和一位美女。特克部落赠送的公马的后代在阿达衣部落的马群里繁衍,形成了现在的阿达衣马,阿达衣部落流传的俗话也证实这一点“特克部落有好马和美女”。当时阿达衣部落的马主要是哈萨克马,但土克曼人看不起哈萨克马,形容哈萨克马像驴。哈萨克族这样的口头历史当然也有它的历史基础,不管怎样土克曼人和哈萨克族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诸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两个民族的马种相互利用是历史的必然性,这个毋庸置疑。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353.png

阿达衣马比起哈萨克马的其他类型主要表现为比较干燥、皮下组织不发达等特点,平均体高146.6cm、头部肉少干燥而长、平均头长71.12cm[20],额部发育良好且突出、直头颈长、眼大、鼻稍凹、背长而直、四肢较细、蹄小而硬适合骑乘用[7]。哈萨克族曾用阿达衣马改良过哈萨克马,1930年К.А.Овичнников的哈萨克马选育工作方案是在游牧地区用阿达衣马改良当地马,而在阿达衣地区利用土克曼马改良阿达衣马。К.А.Овичнников在研究中提到曼格斯套地区见到过不少与阿哈捷金马外貌特征相似的马种,体高约150-158cm[8]?。在阿达衣马中有个数量稀少的类型“阿达衣青劲”,这种类型整体清秀、体高颈长、腿直蹄圆、尾毛稀少而短,主要为阿达衣马与阿哈捷金马杂交二代和三代。

6、萨伍然马(Сауран)或萨伍然索伊马(Саурансойы)

萨伍然马是18-19世纪哈萨克族小玉兹在布凯宫繁育的马种。М.Бабажанов在研究中写到是哈萨克族小玉兹游牧路过萨伍然(Сауран)地区时混进马群的某个种公马繁育的后代[9]。当时的公马有着骑乘马的特点,后来在布凯宫(Б?кейордасы)内培育的很多骏马都是它的后代,现代哈萨克语言中还流传着“萨伍然索伊马是美丽的骏马”的美誉。布凯时期最重视马的选育的人是坚戈尔汗(Жанг?рхан),他与其他哈萨克族皇帝一样将马业发展放在首位,他在恢复(准噶尔战争和哈萨克族在迁移过程中丢失的)哈萨克族原始品种马以及阿日合麻何马、哈扎那提马、卡拉巴依尔马的选育中下了不少功夫。他下命令从中亚、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引进种公马,大范围的进行选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830年坚戈尔汗送给俄罗斯尼库莱皇帝儿子的白走马在圣彼得堡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坚戈尔汗时代每年都举办马术比赛,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马业专家和养马者经常来参加比赛。М.Бабажанов在1871年这样写过“坚戈尔汗时代马业兴隆,骏马和草原马之间杂交出来的后代接近现在锡尔河河流的卡拉巴依尔马”。

7、布尔麻斯特克马(Бор-м?стек)

布尔麻斯特克马是俄罗斯牧民迁移时的马与哈萨克马杂交的后代。哈萨克族一般把弱小的动物叫“布尔”(Бор),“布尔科密克”(Боркемк)则是无优良祖先的意思。俄罗斯研究者们认为哈萨克族不喜欢将自己的马与矮小的马杂交,因此布尔麻斯特克马仅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边境地区?。

8、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别名为佳别马,属于草原马。佳别(Жабы)这个名词在突厥民族语言中表示“能搭载”[10]。佳别马鬃毛和尾毛浓而长、体型结实、颈部和四肢短、增重快、耐力好、耐粗饲、耐饿、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哈萨克族流传的说法中把优秀的马叫骏马(ар?ыма?),长毛较浓密而长的马叫成佳别马(Жабы),所以佳别马不是一个品种,只是中亚国家对具有优秀生产性能马的总称,而国内误认为一个品种。

一千多年前,居住在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游牧民族饲养着与现在哈萨克马十分相似的马,当时的马主要用途为骑乘和乳肉兼用,适合全年放牧。群牧马业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地方品种马依旧保持原状。在哈萨克斯坦一些地方,因为受到生态环境和其他品种的影响形成的哈萨克马亚种,例如克孜勒-奥尔达、曼格斯套及南哈州等地区有适合骑乘用的地方品种马。这些马种是地方品种马与中亚马种(阿哈捷金马、兆穆特马和卡拉巴依尔马)杂交形成的,有学者认为哈萨克马可能是亚洲野马的后代。哈萨克马血统方面既受到蒙古马、阿拉伯马、卡拉巴伊尔马和阿哈捷金马影响,近代又受到纯血马、奥尔洛夫快步马和顿河马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地区哈萨克马个体矮小,胸宽,草腹,腿短,与蒙古马较为相似。个体大的哈萨克马主要分布在乌拉尔、阿克图别州以南地区。哈萨克斯坦农业区的哈萨克马基本上已被杂化(与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库斯塔奈马、布吉尼马和俄罗斯杂交过)。毛色一般多为栗色、红骝,少见黄骝、灰鼠和青毛。

哈萨克马具有群牧马的生态特征,骨骼粗实、皮厚毛密,鬃、鬣、尾毛浓密,体型较粗重。外貌匀称,有良好的兼用型结构,头中等大略长,显粗重,下颌发达,颌凹宽度适中。颈长短适中或略长,粗厚多直颈,颈肩结合良好,中等鬐甲或略低。胸部发育良好,肩适中或稍直,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良好。腹部圆大,尻宽而斜。四肢结实,后肢多见刀状肢势,部分马有外向。系长短适中,蹄中等大,蹄质坚实。哈萨克马前躯发育良好,背腰肌肉丰满,四肢关节结实为其优点。

毛色以骝毛、栗毛、黑毛为主,青毛次之,其他毛色少见。其中骝毛占53.11%,栗毛占23.24%,黑毛占20.33%,青毛占2.07%。公马平均体高145.7cm,母马平均体高142.5cm,体重380-500公斤。

中国地方品种哈萨克马其实是哈萨克族历史以来饲养的地方品种统称为一个地方品种,用民族的名字命名的,哈萨克马以前曾被视为蒙古马系统的一支,其实它与蒙古马各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州和乌鲁木齐周围的牧场,约45万匹。数量约占我国现有马匹总数的12%。实际上品种志种的哈萨克马就是伊犁马和阿勒泰马。

微信截图_202111040944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