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大战金兵,收复襄阳等六郡。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出兵平定杨么在洞庭湖一带的叛乱,俘获杨么,平定战乱。
这段期间,岳飞的坐骑是两匹极好的骏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就讲到其祖岳飞论及这两匹马的故事。
岳飞说,这两匹战马不是以力气出名,而是以它们的先天素质闻名。它们不同于一般普通的马,岳飞对此也感到惊奇。它们的食量极大,每天能吃几升的豆子,喝十斗水。如果没有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它们宁可饿死,也不吃不喝。
宋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为它们披上战甲,戴上头盔,它们开始驰骋沙场。一开始,马儿好像跑得也不是很快。等跑了一百多里之后,马儿开始振展鬣毛,长声嘶鸣,这时它们会振奋四蹄,急速奔驰。
从午时到酉时,马儿还能再跑两百里。为它们卸下马鞍、盔甲时,不见它们喘息,也不见它们出汗,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态,气度从容镇定。
岳飞说,这样的马虽然吃得多,却不会随便地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会逞能炫耀。这可是能长途跋涉、可以担负重任的良马。
遗憾的是,岳飞在返回襄阳、平定杨么之乱时,这两匹骏马先后战死。
后来,岳飞的坐骑改换其它战马。岳飞从中发现马匹的差异。新坐骑每天吃食不超过数升,而且不挑不拣,喂它什么,它都吃,喝水也不讲究,也不选择泉水。为它披上盔甲,还没奔赴战场,岳飞手上的缰绳都还没收紧,马儿就开始站立不安,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策马奔驰后,一开始它会奋力地奔跑,但是刚跑了一百里,马儿就显得力气衰竭,大汗淋淋,大喘不止,一副几乎要倒下的样子。
对此,岳飞评价道,这种马吃得少,容易满足,但是性情喜好逞能,不蓄积内力,很容易耗尽力量,这是愚钝的马儿,不能担负长途跋涉的重任。
图为清郎世宁《十骏图大宛骝》
虽然都是马,但是内在的素质不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也完全不同。气度镇定的马儿,不追求外在表现,却能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协助统帅冲锋陷阵,势不可挡。而追求一时风采、炫耀显示自己本领的马儿,虽然一时可以奋力而为,但因其内在缺少蓄积的力量,无法持之以恒。
沉稳的气度、内在的素质,能确保完成使命所需的毅力与恒心,成就良马千里远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