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早晚高峰时段北京一些小区地铁口难觅共享单车
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怎么解
本报记者 陈磊
本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我今天上午8点出门去上班,小区门口没有一辆共享单车。走路十几分钟到地铁6号线北运河西地铁站,那里也没有一辆共享单车。”9月16日上午9点20分许,在北京地铁14号线阜通站C口,《法治日报》记者见到了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附近的市民李先生。
让李先生郁闷的是,出站后,他想骑车去公司,却发现阜通站C口此时同样没有共享单车。“共享单车都去哪儿了?”他提出疑问。
记者近日采访得知,不少北京市民都有过类似经历,在非早晚高峰时段出行,无论是一些小区门口还是地铁站口,都难以见到共享单车的踪影,由此很多人感叹:出行“最后一公里”不容易。
市民出行遇难题
上身黑色T恤、下身运动长裤的李先生今年40多岁,居住在北京通州区,工作在朝阳区。考虑到北京的交通状况,他工作日出行主要靠“地铁+共享单车”,周末出行才开车。
他通常的行程是,上午8点左右出门,在小区门口扫开一辆共享单车骑到地铁6号线北运河西地铁站,在金台路地铁站换乘14号线,再乘坐六七站,出地铁站后再扫开一辆共享单车骑到公司。
李先生发现,每天早晚六七点,小区门口停满了共享单车,估计得有六七十辆,如果上午7点半左右到小区门口,一般还会有少量单车,但8点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
遇到这种情况,他要么走着去地铁站,要么走到距离小区门口大约一公里处的一所幼儿园外,那里有时会有共享单车停放,再骑车去地铁站。
李先生的经历,市民周先生感同身受。
“以前小区门口、附近地铁站口共享单车挺多的,很多车长期不用都落了一层灰。现在可能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加上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家选择共享单车的多了,早上过了八九点就很难找到车。”家住朝阳望京地区的周先生说。
望京阜通地铁站附近有SOHO等商圈,平时人流量较大。9月17日上午9点,记者走访看到,阜通站B口附近同样没有停放共享单车,但在A口附近停放着几辆共享单车。
记者随后走到地铁14号线和15号线交会的望京地铁站。A口附近有施划停放共享单车的白线框,靠近入口的一处白线框内,一位女士擦了擦车座后,骑走了最后一辆共享单车。C口附近原本没有一辆共享单车,在记者观察时,有辆小货车开过来投放共享单车,周边有多位群众立即排队等待扫码骑车。
“感觉骑车的人比原来多了,出站经常遇到没车用的情况。”一位用户边扫码边对记者说。
根据共享单车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系统能够发现城市骑行规律,精准预测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共享单车供需。有单车投放人员称,共享单车需要往哪个点投放、哪个点缺共享单车,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在他们手持的终端上,“屏幕上带白圈的就说明能投放”。
偏远地区投放少
最近3年,北京市民张成已经习惯了骑共享单车出行。
2019年底,张成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一小区租房居住,住处距离地铁站大约两公里,早上去上班,到地铁站坐公交不方便,走路需要十几分钟,骑共享单车最省心。“租住的地方距离地铁站远,租金就会便宜,我周围不少人这样租房子。”张成说。
对张成来说,由此带来的不便是出行难,“即使我早上6点起床出门,小区门口往往也只有两三辆共享单车,有时候一辆也没有。我也没看到过有人往小区附近投放共享单车”。
无奈之下,有的居民只好花3元或5元选择“黑摩的”出行,有的自己买自行车或电动车,张成的选择是走着去地铁站。
2020年下半年,张成搬离了管庄,租住在朝阳区望京一个老旧小区。现在由于工作原因,张成时不时穿行于朝阳区的大街小巷。
根据他的骑行经验来看,下午下班时间段和晚上,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一辆挨着一辆,到处都是,此时的地铁口却少有共享单车;到了第二天上午,小区门口变得空空荡荡,非高峰时段出行主要靠走路,此时的地铁口也少有共享单车。
“地铁口共享单车最多的时候是临近中午和下午两三点钟。”张成说,白天共享单车多集中于写字楼、企事业单位门口等地,而在城市里相对偏远的地方,共享单车投放很少。
记者近日走访东城区广渠门内地铁站、海淀区长春桥地铁站附近小区时,同样有居民反映,非早晚高峰出行时段,小区门口、地铁站口难觅共享单车踪影。
可按需投放车辆
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是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共享单车的兴起,也是抓住了群众这一出行难的痛点。
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共享单车在北京全面铺开时,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的运营车辆总数曾达到235万辆,严重超出空间承载能力。
2017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下发通知,对共享自行车实施总量调控政策。此后,共享单车运营车辆总数持续下降。
2020年,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向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监管与服务平台报备车辆共84.4万辆。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信息,北京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规模实施动态总量调控,2021年中心城区车辆总量控制在80万辆以内。
近日,《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2020年北京市居民步行、骑行比例合计达到46.7%,为近5年最高点。其中,单车骑行量7.3亿人次,同比上涨35.2%。
同样关注到这一数据的李先生认为,上涨的骑行量与总量调控的共享单车数量之间显然还存在矛盾,这或许是他经常无车可骑的原因。
多位受访群众提出,共享单车太多可能确实会出现乱停放等问题,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群众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可能更大了,是否应当对共享单车进行总量调整?即便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能否借助科技、大数据等力量,通过科学、动态的调配,缓解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群众受益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
近日,记者以骑乘者身份通过线上咨询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联系了多家共享单车的人工客服。
面对记者反馈的非高峰时段一些小区、地铁口共享单车少的情况,这些公司客服的应对方式大同小异,均先询问记者所在地区,然后表示会如实记录所反映的情况,后续平台也会进行优化,当地运营人员会根据当地用车需求进行车辆投放。
此外,在哈啰客服热线的智能回复环节,咨询“路面车辆少”的问题时,智能客服回复称:“路面车辆少,可能是因为您所在的城市或区域正在进行车辆养护,建议您及时更换其他交通工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