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监督 推动监督下沉
发布时间:2021-05-28 08:15:16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admin  点击:6085次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强化基层监督,推动监督下沉落地,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河南省信阳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精神,在加强基层权力制约和监督上求突破,以红廉乡村建设为出发点,创新打造“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逐步形成了“权力清单化、用权程序化、监权科学化”的监督模式,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因此,信阳“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入选“新时代全国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十佳案例”。

图片1.png

突出基层实际,打造“阳光村务”监督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针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市纪委监委把“互联网+”引入村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拉开了基层监督开拓创新的新篇章。

厘清权力事项,为小微权力定边界。会同组织、财政、民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深入到农村一线,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对规范村级权力运行的建议,认真梳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管理、服务等职能,梳理出“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五保、低保、救灾、危房改造等权力事项30项,并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

规范用权流程,为权力运行立规矩。按照“五个明确”的要求,逐一将权力事项的实施过程设计成简明清晰的流程图,明确每项权力事项的名称、具体实施的主体、权力运行的操作流程、运行过程的公开公示以及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做到可执行、可监督、可考核、可问责。同时,细化村级主要权力主体的岗位职责,实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使干部群众能够“有图可依”“照单办事”,有效避免暗箱操作、推诿扯皮等问题。

图片2.png

借助科技手段,为群众监督搭平台。按照“群众的事要让群众知道、让群众监督”的工作思路,把“互联网+”引入“小微权力”监督,运用微信公众号,打造“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把群众关心的事“晒”在群众的眼皮子底下。平台以行政区域地图形式,把市县乡标识出来,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全市任何一个村。结合基层实际,在平台上设置“组织建设”“便民服务”“集体经济”“民生公示”“三资管理”“项目公示”“决策公示”“脱贫攻坚”“投诉建议”九大模块,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村居组织定期将低保五保、危房改造、富民惠民政策落实等各项村级事务上传到平台上“晾晒”,让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从“幕后”走向“台前”,由“隐秘”变得“公开”。同时,群众通过平台“投诉建议”模块随时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有效解决了群众“知情难”“监督难”“举报难”的问题。目前,“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实现对全市216个乡镇(街道)3449个村(社区)的全覆盖,“粉丝”数保持在130万以上,公开各项村级事务38.4万条,浏览量2580万次。

建立监督队伍,为基层治理强保障。坚持把“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建设与基层监督队伍建设贯通起来、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市纪委监委建立基层监督“三支队伍”:建立乡镇监察队伍,实行县区监察委员会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办公室,履行对基层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察监督,消除了监督盲区;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全市共有村务监督委员会3449个,村监委委员10431人,对村级工程项目、“三资”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全方位监督;建立村级廉情监督员队伍,每个村聘请2名以上村级廉情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3.png

突出实效实绩,助力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

“阳光村务”实践至今,使基层监督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有效解决了村级权力监督困境,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助推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

实现群众参与监督的常态化。群众关注“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号后,足不出户或者远在他乡,都能知晓村级事务、参与乡村治理,对村组干部履职尽责和惠民富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有效解决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情况不明、底数不清、载体有限的问题。自“阳光村务”运行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平台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7万余件,查办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46件,处理277人,有效架起了管好“小微权力”的“高压线”,倒逼村干部主动加强与群众交流沟通,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接收反映农村干部信访量持续下降,2019年同比下降29.01 %,2020年同比下降20.37%。

实现了监督检查的便捷化。村级事务在“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上晾晒,扶贫项目、惠民富民和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情况在网络中监督,有效解决了纪委监委“监督难”问题。为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2020年4月,市纪委监委统筹市县乡村四级监督力量开展大走访,同时,将全市13616户未脱贫户、3256户监测户的底数台帐及帮扶措施上传至平台,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平台开展“线上”监督,常态化监控扶贫政策落实和帮扶工作情况。“线上”和“线下”监督相结合,推动解决问题12984个,查处相关问题101起,处理136人,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实现了突出问题治理的精准化。平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群众智慧和信息保障,群众的需求和痛点,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都能及时呈现出来。相关部门可以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对“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4.8万条在线留言进行“大数据”分析,梳理出交通、饮水、社保、用电、扶贫等5个方面突出问题,并向相关职能部门下发《监察建议书》,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形成“线上”监督,“线下”治理的监督新路径。

图片4.png

突出深化提升,推动基层监督高质量发展

“要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监督落地,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市纪委监委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指示,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持续深化“阳光村务”网络监督,推进乡村治理有效,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在乡村不断充盈,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的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在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监督上创设载体,探索“群众说了算”“村务商量办”的治理模式。要深化“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公开晒权、意见收集、信访受理、督促整改等功能,形成权力上网、“线上”监督、“线下”治理的监督新路径,让平台成为基层监督的重要阵地,成为维系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梁。

以共治为理念,发挥立体监督的协同作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要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在构建基层监督体系方面,要创新举措,完善监察监督与纪律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在基层的统筹衔接、贯通融合,健全党委全面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和群众监督的立体式监督网络,画好基层监督“同心圆”,加大对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用权监督约束力度。

以长效为目标,发挥以案促改的治本作用。在一体推进“三不”方针方略指引下,推动以案促改向村居、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抓住“不敢腐”的震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以及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以执纪执法为人民的真心换来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心。强化“不能腐”的约束,系统梳理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制度问题,从制度上遏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化“不想腐”的自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奋力实现“两个更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