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官提醒市民防范非法集资
发布时间:2020-06-22 02:5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晓冉  点击:395次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于立霄)为进一步加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北京东城法院成立了由刑、民、执联合组成的“防范非法集资风险”专题宣讲团,于6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刑事、民事、执行最新司法调研成果,总结相关案件特点,进行风险提示。

 

据东城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白宇介绍,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典型代表的非法集资类犯罪呈高发态势,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涉案金额不断增长,受害群体日益扩大。

  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投资人群体不断扩大,资金损失较难挽回。非法吸收存款的犯罪对象为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涵盖了从职场新人到退休老人,从无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到国家公职人员的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类型的不同群体。个案投资人少则数十人,多则数十万人。

  ——涉案公司专业化运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涉案公司组织结构呈跨国化、智能化、结构化的发展趋势,甚至出现专业的“非吸团队”,以“走穴”的方式,帮助涉案公司经营运作。涉案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完整,设有财务部、宣传部,后勤部、业务部、行政部等精细化的职能部门。有的涉案公司还依托私募基金、互联网平台等形式,利用“虚拟货币”、新型众筹等新名词,不断翻新犯罪行为,升级犯罪手段。

  ——犯罪地点多集中于一线商圈,并出现跨省市代理现象。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地多集中在一线商圈。涉案公司利用一线商圈的地理优势,为其公司制造光环,宣传过程中,除了强调项目高利率、低风险,还着重强调项目的安全性,歪曲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或者主流媒体对某些经济政策的宣传,夸大自身实力,隐瞒实际运营状况,吸引甚至骗取众多投资人。

  当天的发布会上,东城法院法官金薇结合审理实践,分析了非法集资常用的三个套路。

  常见套路一:组织受害人参加免费采摘、免费旅游等活动,将老年人带到隐蔽场所,集中行骗,推销各种产品。

  常见套路二:免费给受害人体检,有针对性地推销各种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的价格比市场高很多,有的甚至根本不是正规商品。

  常见套路三:骗子常以免费赠送小礼品的方式,将老年人骗到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教老人如何理财,鼓动老人抵押房产,通过理财进行养老。

  金薇法官介绍了投资理财的四个原则:

  第一原则,收益特别高的,千万别投。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每年收益约3%,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多数不到10%,理财产品的收益比银行标准高的离谱的,很可能就有问题。

  第二原则,看不懂的,不要投。很多项目听起来很诱人,但是在投资前要想一想,知道原油产自哪里销往何处吗?知道贵金属的近期走势吗?知道什么叫期货吗?知道哪种邮票会有升值空间吗?如果不懂,就别参与,免得上当受骗。

  第三原则,不清楚钱给谁用的,不投。有些投资公司与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只标明了借款金额和期限,并没有明确借款用途,甚至在公司的官网上,也查不到资金的流向,这种情况下,资金很可能进入了公司自己的资金池。到期不还款的,想要起诉都不知道谁是被告。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将钱借出去了,隐患更是多。

  第四原则,交钱变成合伙人的,别投。有些公司发起一个有限合伙,忽悠大家交钱签订协议取得合伙人的身份,到期就可以从公司分红。钱基本都投入到了他们自己注册的空壳公司里,公司可能根本没有项目,也没有实际运营,承诺的公司分红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金薇法官提醒广大市民,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首先要收集投资证据,携带证据到公安机关报案,尽可能提供平台的资产线索,让警方第一时间冻结骗子的账户,尽可能追回被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