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上百家家庭农场涉嫌伪造,干部称不清楚
发布时间:2023-08-16 03:35:18  来源:法制导报  作者:admin  点击:7366次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推动产业振兴的基础。宋庄管区东古城镇农场信息表显示,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拥有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785家,其他家庭农场12家,共计797家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属实呢?

近日,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薛先生投诉称,该县东古城镇涉嫌伪造家庭农场名录套取补贴,而这些所谓的家庭农场主并不知道自己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也不知道是谁给申请的,只是2023年7月份实名认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

土地亩数存在伪造

薛先生称,薛圈村共有村民1860人左右,500户左右,实际有3725亩土地,已经确权的有3309亩,剩余的是未确权的土地。然而意外的是村里有108户注册了某某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每户都在50亩以上,这些人大都是村干部的亲戚、朋友或者同学等,也有不是的,现在知道自己被注册了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后一直在打电话投诉。

根据村干部发到群里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名单计算,得出薛圈村共有6000多亩土地,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地亩数3725亩,这还是仅仅是按照108户,每户最低50亩计算得出的。而实际情况是该村登记的种粮大户仅仅为10多亩,根本不符合种粮大户的条件。

对此,薛圈村群众称,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村干部让干啥就干啥,如果不是今年让实名登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事情,看到上面登记自己的经营面积为52.8亩,很是诧异,而自己实际种植了14亩多地。上面登记的电话也不是本人的。

村民李某对此进行了确认称,自己才10多亩地,而那个系统上登记的却是54.2亩,电话也不是我的。

田坡村的一位村民称,这个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是2020年开始弄得,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反正自己没有种那么多地,但还是根据干部的要求填写了。

死亡人员被用来充当家庭农场种粮大户

图片由投诉人供图

调查发现,名单上的有众多的死亡人员,有的已经死亡了8年了,但还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李运某(死亡5年)、武某岭(死亡2年)、武某太(死亡3年)、武某合(死亡8年)、张某亮(死亡2年)、薛某民、薛某尧、薛某凡、薛某银、李某俊等都已经死亡。

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有没有补贴?如果没有,为何注册这些,伪造这些名单是为了什么?主管部门应该给予解释。

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联系方式为政府干部的电话

梳理名单可见,这些种粮大户的名单上的联系方式均不是本人的,而是分别登记的是东古城镇工作人员电话。对此,薛先生称,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电话是按照村登记的,都不是农场主本人的电话,所有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电话都是登记的一名镇政府领导或者工作人员的电话。薛圈村登记的是尾号为5699的电话,电话是东古城镇原杨姓副镇长的电话,目前已经调到县直部门任副局长了。田坡村登记到是管片书记李某的电话,尾号为5880。东罗头村登记的是管片书记张某的电话,尾号为1434。

为此,薛先生到村委会、镇政府、农业农村局等询问这件事情,但这些部门均称不清楚这件事。那都不知道此事,那名单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何镇政府让村干部挨家挨户实名认证呢?

什么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

对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回复群众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投资和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否到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由农场主自己决定。登记注册要求按《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办法》(鲁工商个规〔2016〕2号)执行,具体事宜可咨询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我省利用中央资金实施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用于支持县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具体支持方式和金额由当地决定。若咨询群众成立家庭农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种类,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有无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

鲁农经字〔2022〕8号文件,《山东省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家庭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

(二)农业为主。以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为主,从事休闲旅游农业的,须以农业生产为前提。农业收入应占家庭农场总收入的80%以上。

(三)有稳定的经营预期。应依法获得不低于五年的土地经营权期限。

(四)规模适度。

从事种植业的,粮食种植面积50亩以上,棉花、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0亩以上,果园、茶园、露地蔬菜、中药材、花卉等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亩以上,设施农业面积5亩以上。

从事畜牧业的,猪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头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肉鸡、肉鸭年出栏10000只以上,蛋鸡、蛋鸭存栏2000只以上,鹅年出(存)栏1000只以上,鸽子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兔年出栏2000只以上,毛兔存栏200只以上,貂狐貉年出栏500只以上,蜂50箱以上。

从事林业的,经营山林面积200亩以上,种植用材林、经济林或发展林下经济100亩以上,经营苗圃50亩以上。

从事渔业的,池塘养殖面积10亩以上,水库养殖面积50亩以上;工厂化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数量10个以上,浅海筏式养殖面积50亩以上,浅海底播养殖面积500亩以上。

从事种养结合或休闲农业的,主要产业规模达到上述标准下限的60%以上。

其他情形:上述条件未涵盖,且市县两级也未作出明确规定,但全年农林牧渔业各类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

县级(或市级)对家庭农场规模标准有规定的,其辖区内适用其规定。县级(或市级)对家庭农场规模标准的规定,应在30日内,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向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家庭农场都有什么好处?

2022年,山东省冠县小麦补贴款是每亩地134元,小麦二次补贴25元左右,7元每亩的良种补贴,一共每年可领取168元左右。

根据渝农发〔2022〕59号文件内容,2022重庆市种粮大户补贴标准为230元/亩。

3月16日,浙江省瑞安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粮油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瑞农〔2022〕36号),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规模种粮大户补贴对象为种粮大户。

全年水稻、大小麦复种面积达到50亩(含)以上,按照其种植面积早稻每亩补310元,其他稻麦每亩补210元。全年水稻、大小麦复种面积达到50亩(含)以上且加入联合社,按照种植面积另给予每亩20元补助。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回复群众称,目前,种粮补贴主要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依据是小麦种植面积。

可以看出,这些补贴不管有多少,这些实名被登记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却都不知情,那这些补贴去了哪里?是谁冒用村民的名义注册登记了这些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又是被谁领取了?

那么山东冠县对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有哪些补贴呢?薛先生不但拨打了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上面的预留电话,还去镇政府、农业农村局进行了询问,但得到的答案,是对于这个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名单根本不知情,更别说补偿标准的事情了。

此外,群众称,国家对于农村种粮大户的生产补贴标准,每亩地的补贴标准为300元;对于农村种粮大户的生产性服务补贴,每亩地的补贴标准为100元;对于农村种粮大户的生产性资金补贴,每亩地的补贴标准为200元。

至于冠县是否有此补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都不清楚此事。真不知道老百姓应该去哪里咨询此事。

实名登记“一码通”漏了马脚

家庭农场“一码通”是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家庭农场赋予、归集展示家庭农场信息、作为家庭农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其赋码事项包括家庭农场名称、地址、示范创建类别、主营类型、注册商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情况等,编码具有唯一性,一经赋予,在该家庭农场存续期间保持不变。家庭农场赋码后,可以将“一码通”编码印制在产品包装、宣传资料、交通工具上,张贴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等,供消费者和合作方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产品信息。

“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由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组织开发,免费提供给广大家庭农场使用。该记账软件由基本信息、记一笔、库存记录、债权债务、报表查询、政策宣传、个人中心7个功能模块构成,具有信息记录、便捷记账、报表查询、政策宣传4方面功能。使用该记账软件,可满足家庭农场财务收支、生产销售等基本记账需求,便于家庭农场强化经营管理、促进规范运营。

推广使用“一码通”和“家庭农场随手记”是促进家庭农场规范运营的有效抓手。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确定管理员专门负责“一码通”和名录系统,切实做好本地区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工作。正在创建和已经命名为省级示范县所有家庭农场及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必须注册使用“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市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引导家庭农场积极使用“一码通”和“家庭农场随手记”。

但却是这个一码通的实名认证却让东古城镇薛圈村伪造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名录的事情露出了马脚。

在村干部到村民家实名认证的时候,被村民发现。一般都是村干部说“没什么事,有好处”,但究竟是什么好处,谁都不知道,好处给谁也不知道,都是出于信任和家庭关系,把手机给了干部,让他们给予认证,自己却没有想到,是给他们认证了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

薛圈村被耕地包围的的房子和树木,是否违规违法?

图为投诉人供图:薛圈村书记的房子和树木

此外,薛先生还投诉称薛圈村村书记身为村干部不但不带头伐树复耕,却把别人的树伐了,自己的树留下了,而且还在耕地上建了房子。同时还强迫60岁以上老人买意外险,不买保险不发养老金,6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多块钱养老金,这是国家政策,与保险挂钩没有法律依据,投诉是否属实?

请山东省政府部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