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6月11至13日,七国集团(G7)峰会在英国康沃尔郡举行。此次峰会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出访,又是新冠疫情以来G7首次开线下峰会,因而备受瞩目。西方领导人将此次峰会视为展示西方影响力和团结的重要契机,在闭幕共同声明中花费大量笔墨触及涉华敏感议题,彻底暴露了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为纲的冷战思维。
涉华议题备受关注
拜登上台以来,一面注重在国际社会塑造“美国回来了”的形象,一面加大力度与盟友合作,以意识形态划线,强调建立所谓民主国家联盟以应对中国。因此,此次峰会中的涉华议题格外引人注目。美前国防官员帕维尔更形容,拜登在峰会期间出席的每一个会议“都会有中国议题渗透其中”。
一是以价值观为先。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峰会官网的致辞中便强调运用所谓“共同价值观和外交力量,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繁荣的地球”。峰会前的美英联合声明中在多处暗示美英将联合其他民主国家抗衡中国。如何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对华立场,更成为本次峰会的主要议程之一,最后发布的公报谈及新疆、香港、南海、东海、台海等多个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的事务,俨然成为一场反华集会。
二是拿疫情做文章。拜登早前要求美情报部门调查新冠病毒起源,包括是否由实验室泄露。在峰会召开之前,拜登便与约翰逊单独会晤,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美英支持下一阶段由世卫组织召集的新冠病毒起源研究,包括在中国调查疫情起源。峰会最后声明也要求中国尽快允许世卫组织就新冠病毒起源问题在境内开展第二阶段的“透明、专家主导、基于科学的调查”。
三是对抗“一带一路”。在此次峰会上,美国力推、七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推出一项支持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称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计划。白宫发布的声明称该计划是“由民主国家主导的、高标准、价值导向的透明基础设施伙伴投资计划,将帮助改善发展中国家总价值超过40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拜登则直言希望该计划成为“比中国方案更为优质的选项”。
多方分歧难掩
更加关注并试图炒作涉华议题的包括美、日和受邀列席的澳大利亚。BBC指出,对于英国和欧洲盟友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威胁相对更受关注,美、日则更希望能与盟友一起,增强所谓民主世界长期应对中国的能力。澳总理莫里森在启程前便公开呼吁G7领导人拿出具体措施,维护所谓“良性全球化”,联合抵御中国的经贸政策。“德国之声”指出,尽管拜登将中国视为对西方价值观、繁荣和影响力的最大“威胁”,希望本次峰会能建立一个联手抗中的民主联盟,但欧洲国家并不照单全收。
欧盟国家虽将中国视为“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竞争对手”,但也肯定在一些问题上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指出:“我们希望一起合作,特别是在气候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如果没有中国,我们将永远无法在这些领域实现解决方案。”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会议闭幕后对媒体表示,尽管G7和中国在人权等领域存在分歧,但是G7并不想和中国为敌。路透社引用一名美国官员的表述称,在最终声明的批评措辞上,“不同国家在愿意走多远的问题上程度不同”。
在应对疫情方面,尽管G7领导人发表《卡比斯湾宣言》,强调共同应对疫情并进行重建,并就未来如何预防大规模疫情制定计划。但美欧之间就疫苗专利等问题的分歧还是难以弥合。此前美提出豁免疫苗知识产权的建议遭到欧盟和不少欧洲国家反对,它们认为当前重点应是扩大疫苗生产,促进共同分配,而且美国单方面提出这个建议让欧洲看起来像是“坏人”,事实上截至目前欧洲出口的新冠疫苗比美国多得多。美国力推的B3W计划未来将如何实施、资金如何分配等关键细节也尚不明确,未来恐怕在盟友中也会引发推诿。
综合来看,此次G7峰会虽然“雷声大”,但实际行动和成效仍存疑。G7可溯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七个发达经济体(美、加、英、法、德、意、日)为应对石油危机和货币市场动荡,开始召开峰会进行政策协调,短期希望采取一致行动以缓解危机,长期则致力于共同监督与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发展。但发展至今,七国虽仍是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但其GDP总和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从70年代的80%下降到当前的约40%,经济影响力远不如前。
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无力无能,使得G7的锋芒逐渐被G20取代,近些年来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不断下滑。日益走入死胡同的G7,也只能通过极力渲染西方价值观和中国威胁,才能显示其存在感,英国《金融时报》也称G7峰会是西方展示领导力的最后机会。可见,无论G7如何折腾,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那个几个西方大国说了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