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乌拉圭援助气象卫星数据移动应用系统
双方在环境和气候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
◆本报记者 吕望舒
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局势下,中国积极通过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在这其中,中国与乌拉圭一直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特别是环境和气候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
聚焦需求导向 为受援国解决现实难题
乌拉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南美洲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然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乌拉圭的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都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充分利用资源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成为乌拉圭政府的攻关难题。
针对乌拉圭目前面临的问题,2019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乌拉圭教育和文化部正式签署《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赠送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中国将向乌方援助一套多星一体化气象卫星数据移动接收处理应用系统(以下简称气象移动地面系统),为乌拉圭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区域性气象信息,帮助乌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这套气象移动地面系统通过卫星数据可以反演气候变化对农林水资源带来的影响,为日常气象预报、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等提供气象基础资料,将能有效解决乌拉圭政府的现实难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乌拉圭驻华大使卢格里斯在气象移动地面系统的发运仪式上也表示,这次的合作是双方深入到新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丰富了中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工作领域和深度互信方面不断密切。
凝聚新兴技术 帮助受援国培养专业人才
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基于以往援外的经验,我们不断优化提升系统的接收、处理及生产能力,通过优化和冗余设计,大幅提高了气象移动地面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特别是针对乌拉圭的自然禀赋特点,充分考虑了乌拉圭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援乌拉圭气象移动地面应用系统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这套气象移动地面系统遵循稳定可靠、简洁紧凑和高效经济的设计原则,通过增大天线口径、加装自动折叠天线面、提高越野机动能力、扩展系统带宽、调整设备布局,以扩充方舱空间、增加系统存储量等方式全面提升系统性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援助这套气象移动地面系统的同时,积极向乌方提供航天技术上的援助,建立创新管理体制,不断促进当地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针对系统的操作、运行和维护,我们将通过远程教学、在站支持等方式为乌方提供3次专业培训,确保乌方具备独立自主运行系统的能力,以及卫星通信、气象卫星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信息技术等航天专业相关人才。”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强化双边合作 促进中乌两国民心相通
乌拉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出口。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对乌拉圭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乌拉圭改善民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援乌拉圭气象移动地面应用系统项目中,系统通过接收FY-3D、TERRA等气象卫星数据,可生产植被指数、陆表温度等生态环境类产品,为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这一项目正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巴黎气候大会讲话精神和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的具体行动,还将有利于增加中乌两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持续推进两国民心相通,实现中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