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是紧俏资源,如何让一个专家发挥几倍的专家价值?”12月3日,在京东健康举办的第二届数智医疗大会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陈金雄表示,互联网医疗不应被简单理解为线上挂号、缴费、查询以及电子处方,信息技术和数据能力相结合有望让专家价值最大化。
医疗体系统正在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能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多重价值。那么,如何运用大数据、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让互联网医院名副其实,在发挥医学资源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诊疗服务的提质增效?
大会现场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摄
要实现专家价值最大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份,全国互联网医院约有2700家;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目前已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平台,医院均开展了挂号、缴费、查询、随访、会诊、转诊等服务,给群众就医问药带来极大便利。
然而,互联网医院的实际效能并未充分发挥作用。陈金雄介绍,《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利用不充分状态。
“一方面是缺乏好的体系、软件、数据支撑,专家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专科专家资源稀缺导致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陈金雄表示,互联网医院是将两者打通的关键平台,但由于缺乏数据支持,未能实现专家价值的最大化。
“缺乏数据支撑的互联网医院就像没有检查检验设备的医院。”陈金雄认为,当前的数据采集仍大多在线下实现,如检验检测数据、医学影像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医疗业务和数据的移动化、在线化。
“要让医疗数据成为‘活’数据。”在陈金雄看来,活数据是指在线数据随时可用,不断被消化处理并产生增值服务,进一步生成新的数据,将全要素数据进行汇聚和管理,打通互联网医院的业务闭环,进而在互联网上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价值。
可实现就医问诊“无感化”
便利服务的极致是“无感化”,如高速公路收费从人工收费到移动支付再到无感收费。与会专家表示,利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智能识别等各种底层技术,互联网医疗也正在走向“无感化”。
“无感就医,就是把病人最想知道的推送给他,让患者减少低效操作。”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处处长高志宏介绍,通过在院内核心点位部署智能摄像头,在患者的授权下,无感就医可感知患者下一步的“目的地”,如果是去看诊就自动前导,不用患者签到也自动分诊。
“无感化”需要以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基础,如果某一环节需要排队,将很难实现。高志宏表示,当前部分医院仍存在CT、MR(两种影像学检查)的预约天数长的问题,MR3.0排期时间甚至需要近两个月。这种情况即便自动无感预约也难让患者满意。
“无感化”医疗服务需要像电商服务提升物流效率一样提升服务效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优化派单让机器不休息、优化制度增加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加检查空间等方式以提高影像学检查效率。“目前,CT一日率达到74%,MR3.0等待时长从55天降至5天。”高志宏说,在高效服务的基础上,无感就医被患者接受。
“无感化”让互联网医疗效率大幅提升。“低风险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开药到收到药整个过程已经可以缩短至只需1小时10分钟,其间包括无感诊断分流、无感线上挂号和无感医保支付。”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介绍,“无感化”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大量病例的“经验”数据、算法不断调优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例如针对“是否需要去医院”这一关键问题,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算法、算力才能给出准确判断。
“小病不出门”将是未来无感化的重要体现。“互联网时代,公众已经习惯居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也希望尽量居家解决医疗问题。”陈金雄说,互联网医疗可逐步实现小病线上就诊、居家就诊、就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