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日前在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集采实施几年来,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动力强劲,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3%。
2024年4月9日,在位于长沙浏阳经开区的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核对药品信息。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2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有40个品种。”丁一磊说,这说明了集采后医药行业并没有放慢创新脚步,反而更加明确发展战略和趋势定位,加速向创新转型。
据介绍,已开展的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有1600多个产品中选,其中国产仿制药占96%,原研药开始出现“量价双降”,国内用药格局逐渐回归药品本身价值规律,让群众受益。
“在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中,高价格不一定带来真创新。”丁一磊说,过去药价中约30%至40%是销售推广费用,高价格获得的收入并没有用于创新、质量提升,而是成为流通环节的“水分”。
以多部门联合查处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为例,相关企业和个人合谋将生产成本几十元的药品加价至2000多元销售,虚增加价涉嫌用于商业贿赂。经约谈后,该药从2000多元降至100多元。
“集采中选产品可直接带量进医院,从机制上跳过行业中所谓的客情维护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丁一磊介绍,在患者对疾病支付能力和医保基金“大盘子”有限的前提下,集采挤出“老药”价格水分,能够发挥“腾笼换鸟”效应,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腾出空间。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重点聚焦于5年内新上市药品,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目录的报销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多,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2年内进入医保。”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在2023年目录调整中,有57个药品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