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人工合成青蒿素——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8-17 17:46:3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060次

在农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给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带来新变化。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科技赋能与产业转化,通过研发新技术、创设新工具、探索新路径、培育新业态等多种实践,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实现量产突破

一边是恒温恒湿无菌的养殖车间,机械臂将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置于饲养盘中;另一边的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像“瀑布”一样从传输带上倾泻而下……

走进巴贝集团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智能化、工厂化的养蚕手段突破了养蚕的季节性限制和蚕对桑叶的依赖,车间里的蚕可以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

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巴贝集团的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历经7年艰辛研发,他们成功实现了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的量产。

“投产以来,我们一期项目形成了年产7000吨蚕茧的生产能力,2023年3月投产的二期项目总产能达到了4万吨,相当于40万蚕农一年的养茧量。”巴贝集团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锐敏告诉记者。

抗疟药物青蒿素首次实现高效人工合成

青蒿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疟药物,然而其传统来源均从中药材黄花蒿中提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万斌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7年研发出一种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这一方法合成路线短,收率高。因为无须光照等特殊化学反应条件,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这一成果原料可由提取青蒿素的废料或单糖生物发酵所得,利用关键的催化剂可以实现常规化学合成,便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同时,该成果以接近60%的高收率得到青蒿素,合成效率高。”张万斌表示,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望解决传统青蒿素提取方法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并显著提升了青蒿素的产量和稳定性。

随着更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涌现和应用,农业科技创新正在引领农业产业变革潮流。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面向未来,要持续支持重大的原创性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各类要素的保障,激发市场的活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