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山”到“两化”
发布时间:2022-04-20 13:29: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7870次

  五指山间,满目苍翠。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的黎族村寨毛纳村,习近平总书记躬身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翻炒将生态优势“变现”为经济价值的春茶。他叮嘱大家,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引领着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

  什么是产业生态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产业更绿,让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约束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如何理解生态产业化?就是用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思维推动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让乡村活起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乡亲们的日子美起来,实现“金山银山”的愿景。

  “两化”如同一根长链条上的两个齿轮,前者转不好,后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后者转不动,前者也必然会失去动力,行不长久。二者互融互促、互相带动,就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后发赶超、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新路子。

  这路虽新,却并非无迹可寻。

  早在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山水,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多山、多水、多绿的八闽大地,成了中国乡村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与试验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从“群众关心什么就做什么”入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千万工程”,实现了浙江乡村万千农民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巨大变革,收获了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局面。如今,当年闹着要拆老房子建新楼的管头村保留了乌石房,光旅游一年就有上亿元的营收。

  这些,都是我们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途上进行的生动探索。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大功夫。

  要把功夫下在用“长牙齿”的手段实现“产业生态化”上。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底层逻辑和安全边界,不仅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执行严格的环保评估标准,更要严防在湿地公园里建矿泉水生产项目、在青山绿水间搞违建别墅、在网上倒卖东北黑土这类“发生态财”事件的发生。

  要把功夫下在探索“生态产业化”多样实现路径上。乡村的多样性决定了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赏花赏果赏风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乡村的产业发力点。未来,还要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通过货币化与资本市场实现“生态资本深化”,发展碳汇经济、生态金融等新型生态产业业态。这将成为激活乡村生态资本、实现乡村厚积薄发的重要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把功夫下在如何让乡亲们更好地分享“生态红利”的机制探索上。父老乡亲是好空气、好环境的所有者,也必然应当在“两化”过程中成为最大的收益者、受益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牢握住这支指挥棒,就能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态中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