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大利 魏慧娟
行驶在中国东北G331最美公路上,沿途的风光就像碧绿的翡翠,串成精美的项链,装饰着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如画的美景。公路旁有颗耀眼夺目的边陲明珠,用热情开放的态度,讲述着“财”“貌”双全的生态经济发展路。
这里是长白山池南区,位于长白山西南麓,是距长白山天池最近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森林覆盖率高达95%,是松花江和鸭绿江的“两江之源”,有“走过大荒三百里,居然此处有桃源”的美誉。
然而,就是这样的“世外桃源”也曾因闭塞而陷入发展窘地。十几年前,这里居住的还是泥草房、木刻楞房子,不发达的农业让百姓只能靠放山跑山、采摘山珍、卖山货来维持收入。
生态立区 治水有方
“其实长白山池南区生态环境基础很好,但如何能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让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环境治理的题中要义。”长白山管委会生态环境局池南区分局局长李国辉说。
作为“两江之源”,池南区重点在“水”上做足文章。
在水源地保护方面,为提高头道松花江水质和应对突发水资源应急事件能力,池南区对桦皮河水源地进行保护,共建设围挡4480延长米、界标12块、宣传牌60块,实现水源地全覆盖监控,保证头道松花江水源地水质清澈稳定。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长白山池南区优良水体比例为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标准。
源头已有活水来,那么流下来的水怎么利用呢?
池南区开展了辖区内漫江流域老旧小水电站拆除工程,新建鱼道184米,恢复河道水动力,恢复河流生态,畅通鱼类洄游通道,水生态得到良好修复,河流生境及水生生物也逐渐变得多样。
河里鱼多了,以鱼为食的各种鸟类自然络绎不绝。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
漫江流域作为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之一,承担着该物种生长、繁殖、觅食等重要责任。池南区通过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生态保护及湖泊恢复工程,建立了“一核双关”的总体布局,以自然生态保护区为核心,以管理休闲区和科普展示区为关卡,对池南区中华秋沙鸭栖息地进行生态保护和湖泊恢复改造。
水清、鱼肥、鸟多,池南区正在唱响“热闹非凡”的生态之歌。
好山好水“打底” 经济发展“顺势而为”
走进长白山劳特巴赫精酿啤酒厂,一股酒糟发酵的香味扑面而来。这家计划近日投产的啤酒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
“我们选址在这儿,是因为这里的水质好,营商环境也好。”劳特巴赫啤酒集团技术总监孙金成告诉记者,酿酒80%在于水,水是关键。
孙金成解释说,水质好不仅可以提升酒的品质和口感,还能减少企业处理水源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据介绍,长白山劳特巴赫精酿啤酒公司1期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万吨精酿啤酒,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而池南区将在获得税收收入的同时,还能解决部分当地人就业问题。
池南区依托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顺势而为”。
看到山上汩汩的涌泉,池南区依托得天独厚的高锶温泉,开发出了温泉养生项目,引进珠海天沐集团品牌,铺设30公里温泉管线,将碳酸氢钠温泉和高锶温泉引入城区,建设全国唯一的高锶温泉酒店。运营7年来,累计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我们这里七成以上的员工都是当地人,现在家乡建设好了,吸引了大家返乡干事创业。”长白山天沐温泉酒店温泉部经理田强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青了,水秀了,当地百姓开始享受到生态“红利”。
生态兴 百姓富
一辆“迷你版”小火车穿梭在池南区,游客们观光着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生态之美。
如今长白山池南区已不再是过去的穷乡僻壤。村民们几乎全部搬进了新居,住进了花园式洋房小区,走在村庄的街道上,能看到整齐的楼房、绿树成荫的景观,还有村民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化游、红色游、温泉游……如今,池南区年游客量达到50多万人次。池南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如今村里有了自己的宾馆、牛场、大樱桃基地、山野菜加工厂、自来水厂、中草药交易中心。
王善秋是土生土长的漫江村人,前几年住进楼房后,当起了小区的保洁员,不仅能按月拿工资,还能在楼下和乡亲们一起唠家常,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
漫江村是长白山池南区下辖的唯一一个行政村,村庄有上百年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池南区漫江村党支部副书记宋祥涛告诉记者,十年前漫江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人参产业。随着池南区的发展,村里新建了村部楼、幼儿园、医院、体育馆、污水处理厂、消防站和供热中心。生活方式已经由乡村型向城镇化过渡,村民就业形式和经济收入都在不断增长。
“现在全村2/3的劳动力都能在当地企业就业。”宋祥涛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庄的税收从8年前的1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万元。村民每家每户每月可以领取200元菜补,60岁以上老人还有养老补贴。
“貌”引“财”来,“财”带“貌”改。长白山池南区因生态环境带来经济效益,又因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在这经济与生态的契合中,池南区百姓逐渐从观望者变成参与者,最终成为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