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12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到今年,已公布七批名单,山东省陆续有地区上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介绍,作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有效支撑和补充,2020年,山东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1个。
根据国家创建规程和指标体系,山东制定国家级示范创建工作流程,明确重点工作,规范创建步骤。对标国家制定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山东省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为省级示范创建提供依据指南。
山东切实发挥示范创建指挥棒作用,引导创建地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申报地区在约束性指标必须达标的基础上,参考性指标也必须达标或者逐年提升。同时明确了取消创建申报资格的重大情形目录,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全省所有命名地区的大气、水等核心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排名通报,对处于全省后30排名的地区点名批评,推动排名靠后的示范创建地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发布《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负面清单》,规定了给予警告或撤销称号的重大情形,建立常态化年度“退出”机制,对命名地区实现动态的监督管理。研究制定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规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技术规范,对已命名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市县满三年的地区,组织开展复核或评估,对于无法通过复核或评估的,不再保留其称号。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保护处处长王青介绍,近年来,山东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机制,提高“两山”转化效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让绿水青山价值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蒙阴县开展县乡村三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GEP核算平台,推动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问题;搭建交易平台让绿水青山市场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的增收点,打通了“生态”与“富民”转化通道。创新采用EOD项目模式,通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项目组合开发,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拓宽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为“两山”转化提供了可能。
同时,各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手段,如古树名木“生态贷”“GEP贷”等生态资产权益抵押方式,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的赋值功能,使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生态红利,丰富了“两山”转化途径,高效推动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杨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