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练兵收官在即各地有何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3-12-18 20:09: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admin  点击:1778次

  按照《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方案》的安排,12月,生态环境部将集中评选表现突出集体和表现突出个人。日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在微信小程序展示280个市县级表现突出候选集体的风采。大家不禁好奇:今年,各地的执法大练兵有何新变化、新收获?

  比武竞赛是各地全面检验执法大练兵成效、进行自我审视的机会。目前,各地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相继落幕,记者采访了几位省级比武竞赛活动的负责人和获奖者,通过他们的视角,对今年的执法大练兵情况一探究竟。

  ■ 非现场执法比重加大,考查实战能力难度升级

  无论是在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还是接受媒体专访时,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都会着重强调科技手段在执法中的应用。记者发现,在今年各地执法大练兵竞赛的宣传报道中,科技练兵是毋庸置疑的亮点。

  “非现场考评环节特别难。”在今年福建省举办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数字信息执法技能竞赛中,宁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的林芳斩获个人一等奖,她认为,今年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李新国介绍,这次竞赛突出科技应用,将全省首届“数字工匠”大赛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增设非现场执法考评环节,考评执法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和大数据信息平台梳理环境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以及废水、废气自动在线监控造假问题的查处能力,并设置无人机技巧操作和高空巡检科目。

  “每一项比赛的难度都升级了。比如,无人机的使用,过去往往考查是否会操作,或者在一家企业的车间固定几个点位让你去查。今年是模拟接听群众投诉,通过对方的描述判断点位,然后操作无人机巡检。”令林芳印象深刻的还有检查废水在线监控的环节,虽然往年比赛也设置了类似的内容,但今年只给了半小时发现问题,这非常考验个人素质和团队配合能力。

  除了比赛难度的变化,新装备的使用也令人眼前一亮。在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现场,一个VR设备可以实现多行业、多企业、多场景、全方位的集成,执法人员可以通过观看VR视频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并制作现场勘察笔录,这一方式极大减小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比武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管道机器人、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等十几种高科技设备。

  “我们与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确实存在差距。尤其在非现场执法方面,装备配备、基层人员能力方面都有欠缺。”甘肃省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的一名组织者说道。

  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非现场执法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像无人机一类的标配设备,各地配备基本齐全,使用也相对熟练。但在设备更新、选配设备配备以及执法平台的开发建设等方面,各地发展参差不齐。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保障并不充裕,一台选配设备动辄上百万元,配备压力的确很大。

  除了装备上的差距,基层执法人员的能力也存在不足。“我们非常渴望走出去交流学习。”甘肃省执法大练兵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肃省矿产资源类企业总体偏多,执法人员接触的企业类型较少。“今年,我们有执法人员去省外一家企业检查,那家企业规模大、工艺先进,在线设备有200多套,像这样的企业,如果平时很少接触,查起问题来就无从下手。”

  纵使客观条件有诸多限制,但就记者采访的甘肃省和云南省的情况来看,他们正视短板,今年在非现场执法、严厉打击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周鑫介绍,针对信息化手段用得少的问题,云南省借鉴其他地方的优秀经验,例如,有的地方在案卷制作时,系统会自动推送历史相似案例供参考借鉴,云南省相关人员便找到提供技术服务的这家公司开展深入合作;移动执法平台虽然存在多年,但功能不完善、使用情况不佳,云南省今年对系统全面升级,每20天集中研究一次,根据使用反馈进行改进。针对新装备配备和使用问题,一方面,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配备部分选配设备;另一方面,展开多轮次培训,联合云南省监测站将一些新设备在培训中展示并教学。针对在线监测数据造假发现问题难,云南省投资近300万建设了一支在线运维队伍,对所有数据进行筛评控,保障数据真实。

  酒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法治审核科科长闫博国是这次甘肃省执法大练兵竞赛的个人三等奖获得者,他所在的酒泉市生态环境局获得了集体一等奖。他认为,培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基层执法人员很容易陷入日常琐碎的工作中,没有精力学习新知识,有针对性的培训刚好可以补上短板。我们会针对非现场执法、第三方监测造假等,邀请其他地方优秀的专业人士来做培训,我们也会积极走出去到其他省市学习。”

  ■ 案卷评查成为重中之重,恶补短板确保人人过关

  “抽查20份,有17份不合格。”“满分100分,最低的一份只有40几分。”有多位执法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案卷质量是当地令人头疼的问题,每逢年底全国评选,案卷质量都是拉分项。

  所谓案卷评查,主要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行政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等进行检查评价。例如,检查行政执法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执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执法程序是否合法、内部运作程序是否规范等。记者注意到,《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方案》中,大练兵内容的第3条就提到了“开展地市全覆盖案卷评查,提升案卷质量、强化成果运用。”可以说,案卷质量是执法规范化的关键。

  案卷质量为什么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短板?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司翔峰告诉记者,近几年,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基层不少执法人员的学习进度没有及时跟上,执法时往往有惯性思维,积习难改。

  “由于落实查处分离制度,执法人员与案件承办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二者的沟通就变得尤为重要。”云南省昭通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虎森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笔录用语与法律法规不一致,办案人员若不了解实际情况,根据笔录就无法定性。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有些法条描述相近,执法人员概念不清,适用时发生混淆。

  虎森在今年的云南省重点行业生态环境执法比武竞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其所在的昭通市生态环境局获得团体一等奖。他认为,执法大练兵案卷评查以抽查的形式进行,抽查的案卷评分低,虽然不代表这个地方所有案卷的质量都差,但是却暴露出地方的短板。全员练兵,指的是一个人都不能落下,每个人的能力都要过关。

  记者发现,今年,一些地方对案卷质量的重视程度提高,在竞赛内容的设计上也有所侧重。

  周鑫向记者介绍,今年云南省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有一个创新是将日常办理案卷质量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竞赛评审细则一并赋分。“我们这方面的短板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下了很大力气。各地执法支队的支队长作为第一负责人对每一个案件把关,省里组织全员、全覆盖核查。针对疑难案件,邀请全省精英和相关专家进行集体会商。”

  甘肃省组织各市(州)案卷审查人员召开案件审查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了全省2023年案卷评查方案,修订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指南》。司翔峰介绍,今年邀请案卷评查专家对全省执法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还组织交叉互评,互评的过程中专家全程跟随,有问题及时指正。“我们主攻两点,一是合法性,例如,不允许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程序错误等情况;二是合规性,尽量避免出现资料整理不到位、证据证明力不强等问题。”

  ■ 联合多部门共同举办,奖励“含金量”明显提升

  前不久,林芳发了一条朋友圈,展示了她今年的收获:福建省数字工匠、金牌工匠荣誉称号,以及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李新国介绍,这次执法大练兵竞赛是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总工会、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联合颁奖并通报表彰。对优胜集体和个人授予“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数字工匠”“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林芳是一名90后,她认为,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竞赛特别注重鼓励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和女性执法人员参加。

  记者发现,福建不是个例。

  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执法大练兵奖励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在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中,成绩表现突出(优异)的集体和个人,原则上给予记三等功;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按照嘉奖1500元、记三等功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金。

  今年云南省的执法大练兵竞赛由生态环境厅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青团云南省委、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举办。五部门联合发文对获奖队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同时,符合条件的获奖集体推荐申报“青年文明号”“全省巾帼文明岗”,符合条件的获奖个人推荐申报“云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个人由云南省总工会进行奖励。周鑫告诉记者,提高奖励含金量是为了激励、培养一批标兵能手,并以他们为榜样,引领和带动各级执法人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综合能力。

  甘肃省的执法大练兵竞赛联合了省总工会、省司法厅共同举办。一位组织者告诉记者,省司法厅的加入,确保了竞赛的公平公正,也让司法部门更了解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此外,今年把竞赛纳入了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范围内,优秀个人可以参评甘肃省劳动技能人才。“这些奖励对调动基层执法人员练兵积极性、扩大社会影响力很有帮助。”

  采访结束后,有位执法人员对记者说:“我们以往在全国的排名有些靠后,其实大家今年都憋着一股劲儿,全力以赴,希望能有大的进步。”全国评比结果呼之欲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