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生态环保产业已经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去年浙江省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已达2600亿元。
2600亿元的背后,有浙江市场经济活力足、经济主体多、科技成果转化快的自身优势,也有深挖潜能优势、推动产学研融合的不懈努力。浙江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正在塑造发展新优势。
统筹谋划,构建完备创新体系
不久前,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正式落户余杭区,而这次签约也成为浙江生态环境集团的首次亮相。
对于这个注册成立未满1个月的集团,浙江省不可谓不重视。签约仪式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对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发展原则: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事业单位做强做大,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这些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便是要求企业有效整合业务板块,系统优化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浙江省期待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科创“硬实力”,以领军企业的角色不断为全省生态环境事业赋能。
像浙江生态环境集团这样的领军企业,最近几年不断涌现。三年时间,浙江省新认定生态环境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5家,对于提高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根本路径和关键支撑,除去领军企业的培育,浙江省也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体系保障。
浙江省印发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完善政府、社会、企业等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多元投入机制。
积极构建国家—区域—省—市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以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为节点、省级企业研究院为触角的科创平台网络体系。目前,浙江省各类生态环境科创平台已有近80个。
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建立省级EOD项目库,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产业。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提升企业竞争力,绿色金融正在激发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力。
数字驱动,推动工作流程重塑
“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根本出路和关键一招,将推动生态环保业务再造、流程重塑。”
数字技术应用对于浙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如何,从郎文荣的回答中可见一斑。依托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大脑”试点省建设,浙江科技创新成果正加快落地转化。
今年4月,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传来喜讯,浙江省“生态环境大脑”项目荣获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案例。那么何为“生态环境大脑”?
原来,浙江的“生态环境大脑”是美丽浙江建设的数据底座和协同中枢,构建了全国领先的空天地人一体化生态环境态势感知网络,涵盖48万家企业的统一固定污染源库等,归集数据总量达到172亿条。
“生态环境大脑”的建设只是浙江数字化应用的一个缩影,包括人工智能、eDNA技术、AI实验室在环境监测、污染溯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正深化应用,机器人巡检、无人机探测和“黑匣子”监管等也得到逐步推广。
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同时,浙江省一大批核心技术得到重点攻坚、迭代升级。围绕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在氮磷污染控制、河道治理修复和蓝藻水华防控等方面,浙江省开展大量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船舶尾气高效净化技术系统率先在国际上实现规模化应用,创新实践正推动技术不断落地应用。
动能转换,绿色发展势头更足
11月17日下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通过视频祝贺浙江“蓝色循环”项目荣获“地球卫士奖”。
英格·安德森的祝贺,源于项目的显著效果。海洋塑料实现“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并将收益反哺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一线收集人员。“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治理模式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万余吨,减少碳排放约2023吨,助力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海洋塑料产业。
而在“蓝色循环”的首创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场新“碳”索已拉开序幕。10月27日上午,椒江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拍卖会在线上举行,这是浙江省贻贝海洋蓝碳交易首拍。经过多轮线上竞拍,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成功拍得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
“为做好海洋蓝碳相关实践工作,前期我们对大陈海域和陆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通过模型推导、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和论证大陈岛海洋蓝碳的储量和价值。”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李展明介绍说。
新兴治理模式带来的是新质生产力,而高耗能行业迎来的则是重拳治理。今年8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完成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榨菜腌制、修造船等13个重点行业整治提升。
通知中要求各设区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分行业整治突出问题,开展整治成效验收和巩固提升,并积极完善有利于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财政、信贷、绿色金融和土地等政策措施,指导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此外,浙江省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3个行业整治提升工作。
同时,为了增强环境服务能力,浙江省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改革,大力推广环境“体检”、环境医院、环保管家等第三方服务模式。一系列行动的成果是立竿见影的,2022年浙江省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648亿,近十年年均增长率为23.2%。
美丽中国建设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赋能,生态环保产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郎文荣表示,浙江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