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水利资源赋能思政教学
发布时间:2024-11-13 17: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1655次

  红色水利资源是党的宝贵资源,从水利视域记录了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丰富的红色水利资源,是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培育时代新人的沃土。充分利用红色水利资源,多渠道为思政教学赋能,有利于提升思政引领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挺膺担当的优秀人才。

  走近红色水利遗产,拓展思政教学空间

  红色水利遗产是党在历史上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建成的各类水利工程与设施。据统计,2021年公布的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包含江西上犹红军渠等86处红色水利遗产。2023年公布的全国首批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包含河南林州红旗渠等50个水利风景区。此外,还有众多红色水利遗产遍布中华大地。珍贵的红色水利遗产是红色文物的重要组成,是红色记忆的独特载体。红色水利遗产见证了党和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记载着党和人民的卓著功勋与崇高精神。红旗渠是红色水利遗产的代表,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红色水利遗产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走近红色水利遗产,仿佛能看到先辈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抛洒青春汗水、奋发图强的身影,感受到先辈们斗志昂扬、共克时艰的精神。在物质生活大为改善的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弘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红色水利精神有着重要价值。红色水利遗产是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载体。

  利用红色水利遗产拓展思政教学空间,首先要求全面调查和深入挖掘红色水利遗产资源,做好红色水利遗产修缮、保护和利用工作,通过红色水利展馆、红色水利景观墙、红色水利广场、红色水利纪念碑等建设,科学保护并充分利用红色水利遗产资源,让遍布中华大地的珍贵红色水利遗产成为亮丽的一线思政课堂。其次,寻找、利用红色水利遗产之间的相互关联,将不同的红色水利遗产联系起来,建起红色水利遗产廊道,打造一体化联合大课堂。再次,加快启动红色水利遗产相关文献及史料的抢救性征集工作,推进红色水利遗产的历史研究,深层挖掘红色水利遗产蕴藏的思想富矿。最后,将红色水利遗产打造成开放性课堂,不仅面向青年学生,还可以向社会广泛推介红色水利遗产的历史与文化,扩大红色水利遗产思政育人的影响力。

  挖掘红色水利人物故事,丰富思政教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像林县人民一样的红色水利英雄,他们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奇迹。

  丰富的红色水利人物故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挖掘和利用红色水利人物故事,可以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运用1942年陕甘宁边区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依据水利治沙规律引水拉沙使靖边转变为高产农田等故事,生动诠释红色水利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水利人物故事作为鲜活的补充教材。如1939年陕甘宁边区丁仲文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修建裴庄渠以发展农业生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经济建设的有力例证。再如新中国成立后汪胡桢先后带领群众施工修建佛子岭水库大坝、梅山水库连拱支墩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历史的生动缩影。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利用1952年30万军民共同努力建成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闸的光辉史诗,生动诠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利用郑守仁9000多个日夜守护三峡大坝、带领团队攀登世界大坝建设高峰的水利赞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进程。对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将兴修红色水利工程的感人故事融入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西藏萨让乡边防连战士和村民携手在高海拔地带成功修建“英雄渠”——当巴水渠的故事,能够启发青年学生向可敬可爱的水利人学习,树立正确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的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

  挖掘红色水利人物故事,丰富思政课程资源,首先要系统整理红色水利档案,掌握红色水利人物故事的精髓主旨,分析其中的思政元素,找到红色水利人物故事与思政课教学知识点、重难点之间的契合点,形成与思政课教学主题有机结合的系列红色水利案例教学链,打造包括文本、课件、图片、音像等多种形式的系统红色水利案例库。其次,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红色水利人物故事,如挖掘整理学校当地、学生家乡或长辈中的红色水利人物事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有亲切感。再次,以多样形式展现红色水利人物的光辉形象与感人事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利用喜闻乐见、精彩潮流的载体,让最美水利人炫起来,让最美水利故事火起来,引人入胜地传播红色水利好声音,润物无声地讲清思政课的道理。另外,顺应数字化教育时代要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场域讲好红色水利人物故事,推动红色水利人物故事资源的云融合与共享,增强红色水利人物故事的视觉传达效果,推进红色水利人物故事的网络传播与宣传,推出充满时代气息、深受学生喜欢的红色水利思政数字课程。

  开展红色水利实践,增强思政教学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社会实践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重要环节。红色水利文化为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资源。开展红色水利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彰显思政课育人价值,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

  开展红色水利实践,增强思政教学实效,首先要利用红色水利资源加强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并精心遴选各红色水利工程、红色水利设施、红色水利博物馆、红色水利风景区等,授牌并建设高质量的红色水利实践基地,制定红色水利实践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开展以打卡红色水利地标、追寻红色文化记忆等为主题的红色水利实践,通过参观、讲解、互动等实践方式,让学生在第一线看到先辈们的伟大成就,感受红色水利文化的力量。其次,利用红色水利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教学更加充实有效。通过邀请红色水利名人专家举行座谈活动,让学生聆听红色水利故事;通过举办红色水利书画摄影展,让学生亲手描绘红色水利历史画卷;通过举办红色水利音乐会,让学生倾情歌咏伟大水利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成立红色水利调研团,开展以寻百年治水路、访红色水利人为主题的调研实践,让学生在调研行动中发掘红色水利资源,领悟红色水利文化的精神内涵。再次,运用新技术手段拓展红色水利实践。例如,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虚拟红色水利空间,触摸红色治水兴水历史,感受红色水利文化氛围,感悟红色水利精神的魅力,获得震撼的实践体验。通过这些生动的红色水利实践,增强思政教学实效,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青年学生为新时代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