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海岸线生机勃发风景美——海南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11-29 16:47: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admin  点击:1400次

  红树林,生长在海岸线潮间带,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素有“海岸卫士”“海上森林”之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5月发布《生态系统红色名录》,对全球红树林进行首次评估: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保护红树林势在必行。

  我国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在广东深圳建立了国际红树林中心。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45.45万亩(港澳台除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守护‘海岸卫士’红树林”专栏,全面报道各地红树林保护修复模式、成就、经验和亮点。

  本报记者 张萌

  俯瞰海南岛,在海水与陆地之间,覆盖着一片片绿色,这片绿就是红树林。深入其中,连片的红树扎根生长、盘根错节,树冠犹如巨伞覆盖在潮间带上,白鹭栖息其中;树下生机勃勃,鱼虾蟹等生物从中穿梭,勾勒出一幅绿色海岸生态美景。

  海南省是我国红树植物的分布中心,红树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多样,拥有我国发育最好、最高大、最古老的红树林,26种天然分布于我国的真红树植物在海南均有分布,其中半数以上树种仅在海南有天然分布。

  近年来,海南省聚焦保育红树林,加大对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持续开展退塘还林还湿、新造红树林、红树林湿地定期监测等保护专项行动,促进红树林面积持续扩大,绿色海岸线生机勃发风景美。

  退塘还林还湿保育“海岸卫士”

  红树是喜温热树种。海南岛是红树林的天然温床,滩涂面积大,造就了红树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沿海12个市县均有红树林分布,总面积9.8万余亩,其中,连片面积较大的天然红树林集中在海南北部的海口东寨港、东北部的文昌八门湾、西部的儋州新英湾以及跨儋州和临高县的新盈湾。

  最近一段时间,苍鹭、牛背鹭、白眉鸭、金鸻等候鸟陆续抵达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塘湿地。它们觅食嬉戏,在草丛滩涂间翩翩起舞,悠然自得。

  东寨港保护区作为海南红树林核心区之一,因生物多样性、物种稀有性以及旖旎风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眼前的美景,多年前其实并不存在。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东寨港周边的养殖塘“野蛮生长”,养殖污水流入红树林,红树林湿地逐渐退化,造成水鸟、招潮蟹、弹涂鱼等生物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不断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