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出现局部反复的情况下,部分老年人心理受到冲击,产生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心理专家提醒老年人,要正视这种情绪,积极应对,提高心理“免疫力”。
老年人在疫情下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待在家中更久,与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伴缺乏面对面的人际接触,他们的工作和其他活动也不得不停止。还要被动接收诸如“又有新增确诊病例了”“疫苗接种爆满,今天预约不上了”“又有人隔离了”等等这些信息。与此同时,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他们还承受着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出现一些如紧张、恐惧、无助、压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等情况,是正常的疫情应激反应。但老年人应正视这种情绪,积极应对,提高心理‘免疫力’。”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祝赫指出。
如何有效疏导疫情造成的不良情绪?祝赫建议老年人,做一些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活动,可通过音乐、运动、整理老照片、看报纸书刊等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如果紧张、恐惧情绪持续存在,可通过互联网和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支持,或者进行有效的精神药物维持治疗。
同时要合理管理慢性疾病,坚持服药和监测,保证身体健康。一旦怀疑自己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这也是解决“疑病”的最好办法,给自己“我没有被感染”这样的积极暗示。关于疫情信息,要做到不盲听、盲信,不信谣、传谣。
此外,子女、孙辈要尝试鼓励长辈,对其表达出的担忧,要给予认可,接纳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利用假期或在家办公的空暇时间,多陪伴长辈,也可以缓解其孤独感。对于独居、空巢老人,家人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与其保持交流,互相关爱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