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脱贫 三个太湖边小村走出“众村”路
发布时间:2020-06-09 13: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298次

2015年年初,苏州某制衣有限公司急需出让股权,采莲村想要收购其土地、厂房等资产。但因为资金紧张,1200万元的收购价格让其“犯难”。于是,和前塘村、灵湖村商量联合投资。一边是资金存量不足、但有项目的“强村”,一边有资金闲置却无处可用的“弱村”,3个村子“一拍即合”。

  粉墙黛瓦的民宿、森林掩映的咖啡馆、设备齐全的度假区……每到周末,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向位于江苏苏州吴中区临湖镇的灵湖村,在这里吃吃湖鲜、逛逛森林。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位于苏州太湖边上的小村庄还是一个年稳定性收入不超过350万元的贫困村。2019年,灵湖村的收入已超过1300万元。

穷了几十年的村子能有这样的发展,对于65岁的龚洪仁来说过去“想都不敢想”。如今,灵湖村的退休老人能在合作社找一份工作,村民们每年可以收到福利分红,入股家庭还有项目分红,生活眼见着越来越好。

  变化要从一个“众”字说起。2015年3月,由临湖镇采莲村、前塘村和灵湖村3个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苏州众村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村公司”)。当时,经济基础较好的采莲村联手两个贫困村从收购企业开始,不断探索“抱团发展”的模式。

  短短几年,前塘村、灵湖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3个村的村级资产不仅有了“量”的增长,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值得肯定的是,“众村模式”让太湖边生态环境敏感的农村地区破解了发展“魔咒”,也成了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本。

  强村带弱村 “众村”抱团发展

  处于临湖镇中心区域的采莲村,建有标准厂房、公共租赁用房等,发展基础好,2014年村稳定收入突破1000万元。其中,二产收入占了近一半。采莲村负责人介绍说,虽然迈入千万元村,但产业发展没新亮点。

  其实,3个村各有各的发展“瓶颈”。拥有4.3平方公里、3.6公里太湖湖岸线的灵湖村,80%辖区面积在沿太湖1公里生态保护区内。前塘村位于临湖最南端。两村面临同样的问题,村庄靠近太湖,发展工业受限,虽然有转移支付和拆迁补偿等资金“闲钱”,但缺乏产业项目提振村级集体经济。这两个村的稳定收入主要来自一产,而二产、三产收入比较低。

  比如,由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灵湖村自2007年开始,沿太湖200米范围内的土地全部“退耕、退渔、退居”,原本可以出租的1000多亩农田转变为森林。“一下少了100多万元收入。”灵湖村党委书记沈卫东说。

  后来,一次合作收购,让“一筹莫展”的灵湖村看到了机会。2015年年初,位于采莲村区域内的苏州某制衣有限公司急需出让股权,采莲村想要收购其土地、厂房等资产。但因为采莲村资金紧张,1200万元的收购价格让采莲村“犯难”。

  于是,时任村书记找到了前塘村书记周云高和灵湖村书记沈卫东,商量联合投资。一边是资金存量不足、但有项目的“强村”,一边有资金闲置却无处可用的“弱村”,3个村子“一拍即合”。

  在临湖镇政府的支持下,当年3月,采莲村、前塘村和灵湖村3个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众村公司”,并以公司的名义出资收购该制衣公司,费用由3个村平均分摊。收购厂房后,“众村公司”把相关资产出租给其他公司后,每个村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0余万元。

  随后,“众村公司”又以4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聚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返租给对方,租期2年,每年租金320万元。经过两次收购、租赁再发展的尝试,前塘、灵湖村的二、三产业从无到有,采莲村也实现了村级资产的增长。

  2015年年底,灵湖村收入到了502万元,前塘村收入是576万元。第二年,“众村公司”变更为苏州众村联合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村集团”),3个村子“抱团发展”的势头愈来愈猛。

  越走越宽的“众村”路

  现在,灵湖村共有37项集体资产,光租赁收益一年也有300多万元,真正有了“造血功能”。老百姓们看在眼里的,还有村里文化旅游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2015年,“众村集团”成立苏州众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森林的秘密”度假社区项目,3个村按照20%、40%、40%出资及分配。项目建成后,灵湖村和前塘村稳定收入每年增加120万元,采莲村稳定收入每年增加60万元。

  让龚洪仁诧异的是,每到周末,呼吸森林咖啡馆“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附近的民宿也火爆得需要提前预定。

  沈卫东感慨,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早在“众村集团”成立之前就有,但是无奈一个村“单打独斗”,力量有限,很多好想法都难以落地,“有力使不出”,相当于“捧着个聚宝盆,天天哭穷”。

  实际上,“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仅意味着“人多力量大”,更是盘活了3个村发展经济的资源,让“众村”的路越走越宽。

  2015年,临湖镇的前塘、采莲、浦庄3个安置小区需要物业管理服务,于是“众村集团”顺势成立了苏州众隆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由“众隆物业”承接3个安置小区22万平方米的物业服务。

  随后,又陆续承接了临湖镇的中小学、村庄、公园、工业厂房的物业管理项目,实现产值600余万元。目前,“众隆物业”已有21家合作单位,2018年营业额达到1452万元。

  除上述子公司外,众村集团还有两家保洁、绿化养护的公司,这两个公司承接了附近8个村的保洁、绿化养护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推动了村级资产的增长,也解决了400多人的就业岗位。

  如今,为保证一系列项目正常运转,现任的3个村书记也分工明确:采莲村谢林祥、前塘村周云高、灵湖村沈卫东分别负责“众村”“众隆”“众垚”公司的主要事务。

  2018年,前塘村、灵湖村的年总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分别达1033万元、1017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7%、24.1%。当年,灵湖村实现脱贫“摘帽”。

  村里有钱了,怎么让老百姓跟着一起富

  2018年4月1日,是灵湖村自建项目“苏心工坊”开始村民入股的第一天,让沈卫东没想到的是,“不到20天,村民们就入满了600万元的股。”“众村”成立之后,经过两年发展,灵湖村、前塘村两个村子的经营性资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村里有钱了,怎么让老百姓跟着一起富?“鼓励村民们入股成熟、具有稳定收益的项目,享受8%的保底分红。”沈卫东说。

  “苏心工坊”项目并不是灵湖村第一次的村民入股实践。去年,龚洪仁拿到了当时入股项目的最后一年分红,退股机制也让他拿回了当初入股的5万元本金。

  “入股村里的项目一年分红,抵得上在银行里存5年。”龚洪仁说,3年下来,他一共获得分红1.2万元。

  当时,龚洪仁入股的就是“众村”在2015年收购聚嘉机械的项目。当时,村民们纷纷议论,还有引来一片质疑声:“村里是不是没钱了?”为了让百姓放心,“众村”不仅让村干部带头入股,而且建立了诸多机制保障老百姓利益。比如,“先发分红”的机制让股民们在第一个月就可以获得当年的分红,满3年可收回当初入股的本金。

  同时,本金也“能进能出”。“只要打个申请,当天就可以拿回来。”龚洪仁说。这样一来,既打消了老百姓的顾虑,也实实在在充实了他们的“钱袋子”。

  第二次入股“森林里”项目时,老百姓们的想法已完全转变,纷纷表示“这是村里的项目,我们要多一些支持”。现在,经常会有村民找到村委会问,“今年有没有项目可以入股?”

  “村级经济增强、创收之后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反馈给老百姓,让百姓也享受到发展成果。”采莲村书记谢林祥说。

  除了入股分红,村里还每年给每个村民发放40斤大米、重阳佳节时发放尊老金、承担村里70周岁以上老人的医保费用等多项福利政策,而这都是“众村”发展带来的实质成果。据了解,光前塘村每年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超过150万元。

  如今,临湖镇的老百姓喜欢把3个村书记称为“铁三角”,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理念,也深深扎根在3个村书记心中。

  目前,无论是“众村集团”还是3个村独立经营的项目,都在稳步进行。村级集体资产一次次突破“天花板”,向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增长。2019年,采莲村村总收入1686万元、灵湖村总收入1309万元、前塘村总收入1268万元。

  2016年,“众村集团”发起成立了苏州众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通过分析临湖镇的现有资源,挖掘当地文化,发布了临湖文旅品牌形象“水东五将”,并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目前,“众村集团”正在酝酿打造“高质量”的旅游项目,进行自主经营,组织、培训当地百姓,运营自己的专业团队。同时,他们也正在努力突破现有收购、出租的模式,引进高质量企业,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安全建设,打造绿色环保的高质量企业样本,实现“量”与“质”飞跃并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