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上高原 越种越甘甜
发布时间:2020-06-10 13:35: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317次

 

战决胜脱贫攻坚·行走“三区三州”探脱贫

莴笋上高原 越种越甘甜

——四川阿坝马尔康市木尔多村村支书班玛让乓的工作日记

 

核心阅读

  四川藏区贫困发生率高,致贫原因多。近年来,政策向这里倾斜,人才向这里流动,资金向这里聚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木尔多村通过招商引资,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脱贫路。

  班玛让乓正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采访中,他反复讲起2019年引进的莴笋丰收时的场面,眼中闪烁着喜悦。翻阅他的工作日记,我们找到了这份喜悦的来源。

  车辆沿着川西高原藏区的山路一圈一圈攀爬,开进木尔多村时,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这里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木尔宗乡,大部分地方海拔接近4000米,稀薄的空气和料峭的寒风诉说着这里的苦寒。

  四川藏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近年来,积极的变化发生了——政策向这里倾斜,人才向这里流动,资金向这里聚集。木尔多村抓住了宝贵的机会,通过招商引资,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脱贫路。

  班玛让乓正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木尔多村做了4年的村支书,他深知产业对于脱贫的重要性。然而村里从未尝试过种植外来经济作物,并且底子薄,没有试错的本钱。当他得知当地利用援助资金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时,找到了“背靠大树”的感觉。

  采访中,他反复讲起2019年引进的莴笋丰收时的场面,眼中闪烁着喜悦。翻阅他的工作日记,我们找到了这份喜悦的来源。

  2018年12月21日

  好产业从哪儿来

  始终睡不着,起来把今天的日记补上。

  今天去了彭措罗尔伍的家里,趁着有些阳光,帮他把家里的青稞铺出来晾一晾。他跟我叹气,说不想再拿低保了。我懂他的心思,藏族的汉子都是高原的鹰,心气高得很,哪个想当贫困户?

  我只好跟他细讲,给他登记贫困户是没办法的事,他身体有病,长期在家服药,没法出远门打工,连乡卫生院发的药都要靠我去给他带回来。他爱人的视力不好,农活干不利索,邻里们帮着把他家两亩多地种点青稞,让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摘帽的事要慢慢来。

  结果他跟我发火,说这些年这个也摘帽、那个也摘帽,啥时候能轮到他?我也急了,现在村里没产业,缺少带他致富的路子,总不能为了面子给他“临时”摘帽吧?然后他就质问我,为啥不把产业搞起来?

  我一下子没法开腔了。我们这里是全省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村民们要么挖草药,要么外出打工。因为海拔和气温的原因,种地也只能种青稞、玉米、胡豆“老三样”。都知道脱贫要靠好产业,这好产业从哪儿来?

  我也焦虑,经常做同一个梦。梦见参加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主持人专门在会上点名问我,你们村咋办?市里在想办法,你也要想办法。现在你的办法是啥子?

  梦醒了,思前想后,再睡不着。

  2019年1月24日

  有大企业来了

  总算是成了!没想到我一个高原大山里的村支书,今天也能过一把“引资”的瘾,跟企业签一回招商合同!

  当初上级领导提出要为村里引进外来企业,我都不敢相信。我们村海拔太高,发展农业产业太难,哪一点能被企业看上呢?

  成都崇州对口援助我们马尔康,崇州援藏工作队的领队陈大林上周来村里,亲口告诉我有企业要进驻,我当时就高兴得想拉他跳锅庄舞。省城招商机会多,崇州去年底就帮忙对接了一家种植莴笋的企业。村民自己每亩地的收成只能满足基本口粮,而流转土地给企业种莴笋后,每年流转费能有近千元,还能在莴笋园就近务工,每天拿100多元。

  但村里不少人也有顾虑,贫困户斯达尔甲问我,这片高原从没种过莴笋,这家企业干得下去吗?村民增收有没有保障?

  乡党委书记彭煜程来了好几次,专门和我们村组干部商量这个事情。我们将村民分成小组开会,挨个做工作:村里人不可能一辈子靠挖草药过日子,学会现代的耕种技术才是致富出路。流转协议一签就是3年,大家把土地流转后,可以在莴笋园里务工,顺便也能跟企业技术人员学种植。把种莴笋的效益搞好了,将来也可以自己种。

  市里领导还专门协调,把浙江嵊州市援助的资金,用来帮村里做农田整治、田间便道修建,一定要让这家企业在我们村扎下根。

  今天的签字仪式,我专门带着斯达尔甲穿上最好的藏袍一起去了马尔康市里,给崇州和嵊州的客人献哈达。献哈达的时候,彭书记跟我说,“你们村的生意做得挺好!这次整理流转了近200亩土地!”

  2019年6月17日

  高原莴笋长得好

  今天我去莴笋园里看稀奇,这片高原上从来没种过这种绿叶蔬菜,没想到试种后,长势这么好!

  企业负责人邵建康这两天正好也在。他是崇州搞蔬菜种植的专家,本领很大。他告诉我,来村里流转土地前,他就请农业院校的专家来选取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并对村里的气候和水源做了考察。眼前这片绿油油的莴笋,品种叫“种都青”,不仅高产、味道好,而且耐寒、不易冻伤。

  邵建康硬要拉我喝茶,说是要感谢我。今年3月,他试种的土地无法保证充足的灌溉用水。我找到乡干部,又拉上崇州的援藏干部,跑遍了村子周围。不仅找到了新的灌溉水源,而且利用嵊州的援助资金修建了引水渠,解决了灌溉问题。今年6月,马尔康下冰雹,邵建康的莴笋被砸坏了很多。我又赶紧跟乡里报告了情况,帮他争取了4万元受灾补贴。他觉得欠我一个大人情。

  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哪用这么客气。不过倒是可以多关照关照让央若尔满和彭措罗尔伍两户贫困户。目前村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基本都报名到莴笋园务工了,每月务工收入有近2000元。上次冰雹是在夜里下的,让央若尔满和彭措罗尔伍打着手电筒帮他在地里修窝棚,降低了不少损失。

  2019年7月9日

  种得好,卖得也快

  今天,全村的老老少少见到了从未有过的场面:田间地头堆成小山的莴笋,被一辆辆小皮卡排队拉走,不到一上午地里的货就清空了,真是开了眼界。

  邵建康守在田坎上帮忙登记装车,他的脸笑成了一朵格桑花。拉货的车都走了,他统计了一下跟我说,这一季出的莴笋有30万斤!

  这么多莴笋一上午就收完了?邵建康跟我说,高原的蔬菜品质好,外地的餐厅和超市都抢着收购。这批莴笋都是直接运到成都的白家市场,各家买主早就在那儿等着收货了。

  在地里帮工的斯达尔甲问邵建康,是不是村里以后不管种啥都能卖光?邵建康当着我的面拍胸脯说没问题,他说他在成都一带种了10多年的蔬菜,在当地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很多来进货的大户都认他。他把这片高原蔬菜所在的村子拍给客户看,客户二话没说就订货,价都没问。

  确实,这位邵老板有真本事。他给村民开劳务费,说好1000的绝不给800,还经常给大家送菜吃。希望他能一直留在这里。

  2020年2月25日

  种莴笋这条路,走对了

  最近看电视,说的是我们四川藏区全域脱贫的好消息!不过到乡镇开会,感觉压力还是很大:基层干部们都相互打气,一定要在村民增收的事情上再添一把劲,坚决不能把甩掉的贫困帽再戴回来!

  崇州援藏工作队副领队方驰一大早就扛着相机来我家,以我为主角,拍了一个莴笋推介的短视频,说要让我向直播达人转型,通过网络卖高原无污染的绿色蔬菜。

  拍视频的路上遇到村民确斯基牵着牛往回走,原来她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买牛犊去了。我问她钱够不够,她说去年仅靠土地流转和莴笋园的务工收入,一家就攒下了近万元,所以打算新添两头小牛。

  “今后不用再冒险爬悬崖挖草药了!”她告诉我,去年在莴笋园,学到了铺地膜、兑肥料和田间管护,今年再学一年,打算明年把屋前屋后的两亩地整理一下种莴笋。

  种莴笋这条路走对了。这段时间,市里乡里的干部来村里看脱贫产业,我心头一点都不虚了。最高兴的是,明年的买家都落实好了:邵建康拉到成都市场去卖一部分,成都爱心企业以“消费扶贫”方式认购一部分,马尔康市电子商务平台再通过网络销售一部分。

  今天晚上心情好,让老婆从泡菜坛里抓了几根自产的莴笋炒肉吃。咱们高原蔬菜吃着有一股甘甜味,以后村里的日子肯定也越来越甘甜。

  (记者  张文 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