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胜利后 扶贫政策何去何从?三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1-01-04 06:23:21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admin  点击:8980次

2020年岁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时值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央如何定位“三农”工作,如何部署“三农”工作,备受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这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定位,在新发展阶段得到延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毫无疑问,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三农”工作,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从这样的高度去谋划“三农”工作。具体来说,可从三大关键词对会议精神进行整体把握。

1

5年过渡期

脱贫摘帽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此次会议有了明确答案: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在这里,重点要理解好“过渡”一词。这里的过渡,准确地讲,并不是相关政策从有到无的过渡,而是从一种政策到另一种政策的过渡。

这种过渡,有两层意思。

一是延续,即要求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比如,对脱贫地区的产业帮扶还要继续,以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对易返贫致贫的人口的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巩固情况还要实施常态化及重点监测,以防止返贫;对易地搬迁的要强化后续扶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等等。

二是调整,即政策要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这就是说,以前一些政策,比如产业扶持补助,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才能享受到,而未来,则可能是只要有助于乡村振兴,大家都可以享受。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许多政策不是退出了,而是变得更加普惠和有竞争性了,同时在政策力度上也会有所调整。

必须指出,这种调整将对此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策的力度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既然脱贫了,这种影响就应该是可以承受的。同时,中央也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时限,以5年的时间,实现平稳过渡。

总之,相关政策将在延续中调整,在调整中延续,以此实现“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2

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在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主动权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没有主动权,就谈不上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意思就是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靠什么?会议给出了以下几个方向:耕地、农业科技和种粮积极性。

先说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这些年有关部门在打击非法乱占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上个月,《半月谈》刊发《有的县1/5收入靠造地卖指标,有的县毁林上万亩:“毁林造地财政”冲击耕地生态双红线》一文,揭露耕地保护的新问题,表明治理耕地乱象必须持之以恒。对此,会议要求,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除了确保耕地数量,还要提高质量。此次会议也对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黑土地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再说农业科技。科技不仅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而且已经成为确保农业安全、粮食安全的底线支撑。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很少见地专门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要求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公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为何如此重视?因为种子就好比是农业的“芯片”,信息技术产业的“缺芯之痛”决不能在粮食领域重演。因此,这次会议再次要求,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此外,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为此,会议提出,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给粮农吃下“定心丸”。


3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一要求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意义。为此,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此次会议从七大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要求,即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这些要求都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展开,指导性很强,含金量很高。比如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哪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无外乎土地、户籍、资金等方面,这些改革虽然有难度,但必须想办法“加快推进”。

当然,更具体的政策我们也可以期待。此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讨论稿)》。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文件的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政策红包已经安排上了。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推动乡村振兴,还须各级党委扛起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不管你是否来自农村,是否生活在农村,乡村振兴的浪潮都将成为你生命中的大事件。(半月谈记者 高远至 徐宁)

原标题:脱贫攻坚胜利后,扶贫政策何去何从? 三大关键词读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