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在太仓首航,开启江苏内河运输“电动时代”。由于零排放、零污染,这艘船一年就可以替代燃油消耗600吨,减少碳排放500吨,相当于十几辆小汽车从上路到报废产生的所有排放量。这是江苏交通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做出的又一创新尝试。
电动车船代替传统能源 江苏率先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省
交通运输的碳足迹是以每人每行驶一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来衡量的,传统的交通工具都是排放大户。发展绿色交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领域。十年来,江苏交通始终把绿色低碳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的绿色交通示范省。
每天横穿南京城,D21路公交车司机施义松是交通工具更新迭代的受益者,也是绿色交通发展的见证人。2021年3月,他所负责的线路换上了纯电动车。“第一天就有乘客跟我讲,噪声没了,油气味没了,一下子高大上了。”不仅乘客的体验提升了,施义松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过去开柴油车,要不停地踩离合,连软底鞋都不能穿,现在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江苏已实现19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1073个乡镇充电桩全覆盖,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营运客车7200辆,占比达21%,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营运公交车4.4万辆,占比达85%。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内河船舶应用LNG清洁能源的研究和推广工作,LNG动力船舶总数占全国LNG运营船舶总数的三分之一。沿海、沿江及内河主要港口、船闸及水上服务区基本具备岸电供应能力。内河船运进入“电动时代”。
随着运输调结构力度加大,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大力推广,江苏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十三五”时期增速较“十二五”时期下降3.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十二五”时期的增长10.3%,变为“十三五”时期的下降4.3%。
污水应收尽收、长江过驳清零
让“水韵江苏”生态底色更鲜明
早晨8点多,停靠在徐州桑庄港的“连云港货2598”货轮一边卸货,一边将污水管接上了前来免费接收垃圾的“运河环保2号”船,几分钟后,大约0.4吨污水和8公斤生活垃圾转移上了接收船。“这几年,有了污水免费接收,沿河环境明显变好了。”附近几艘船上的船员由衷感慨。
大江大河,水网相连。常年在长江上跑运输的老船长邢精豹在2020年时接受了“铅封”,就是用铅丝将船上的排污阀封起来。他告诉记者,过去污水都是直排入江的,没人敢用江水,这几年变化太大了。“眼见着浑水变成清水,现在都可以打水上来洗衣服了!”
船港治污的有力推进,收获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近年来,全省累计完成2.6万艘船舶生活污水防污设施改造,占全国总数近60%。“江苏洗舱站联盟”在全国率先建立。
长江江苏段存在了近40年的水上过驳浮吊全面清零。据统计,2017年至今,长江江苏段累计处置浮吊700艘,释放通航水域面积9.8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也持续好转,2020年等级事故数量与2017年相比降低55.6%。
交通线变身风景线
打造2万公里交通沿线绿色廊道
十年来,江苏严格执行长江岸线“控总量、调存量、优增量、提效率”原则,核减长江规划港口岸线72.6公里,并将原规划的港口岸线调整为饮用水源岸线、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观岸线,目前已腾退13.3公里。南通港狼山港区、江阴韭菜港等地“退港还城”,建成“城市客厅”与滨江公园。117个沿江非法码头被全部拆除。江苏还统筹利用通道线位资源,着力推进公路与铁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目前已建成4座复合型过江通道,还有2座在建。
为生态“留白”,为发展“添绿”。早在2013年,宁宣高速建成全国第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此后,江苏创造性地推进交通工程资源循环利用。仅2017-2019年期间,南京就累计修建了超过10公里的钢渣沥青路面,变废为宝,并于2022年形成南京市地方标准。
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机场……通过开展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江苏打造形成了2万公里交通“绿色廊道”,以美丽交通干线和农村公路串起江苏最美风光带,铺就绿色交通新画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