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兴,外贸旺。节后开工伊始,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吊机起落、车船如织,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从深圳港获悉,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呈现出回暖势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高位运行,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今年1月,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85.3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5.5%,货物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开门红”。
吞吐量再提升,多港协同不仅有“组合港”
目前,以深圳蛇口港、盐田港为枢纽港,珠三角内河港为支线港的“组合港”模式已运行成熟。
“该项目启动6年来,已累计开通线路43条,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开通了‘深圳蛇口港—汕头广澳港’‘深圳盐田港—佛山北滘港’等线路,累计为5000多家进出口企业节省成本超3亿元。”据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林浩宇介绍,“面对日渐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我们充分发挥深圳港的物流集聚优势,加速推动口岸枢纽能级提升,打好中转组合拳。”
据悉,深圳海关先后推出转关“离港确认”“直提直装”等便利措施,优化“水水中转”监管流程,畅通物流运输“大动脉”。这些举措的叠加极大地提升了货物通关效率,缩短了企业自深圳港出货通达全球的物流周期,助力深圳枢纽港265条国际航线资源与沿珠江内河码头的制造业货源优势互补,有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加速出海,铺设海上物流新通道
蛇口集装箱码头的“蛇口—马尼拉南”菲律宾电商专线为跨境电商货物的快捷运输再添动力,大铲湾集装箱码头开通“大铲湾—中山”等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进一步拓宽深圳西部港区货物进出口路径,盐田综合保税区的首票整车出口业务的开展标志着深圳又一条汽车出海快速通道正式开通……
近年来,通过持续跟踪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国际冷链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深圳海关找准企业多元化物流需求,聚焦货物出口通关中出现的堵点、难点,支持各港区创新开设直达美国、澳大利亚等跨境电商海运专线10余条。同时,结合“中欧班列”“海上邮路”等多式联运物流路径,助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培育外贸新增长极。
“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始终走在不断适应和满足新兴产业物流需求的前列,这离不开为促进新兴产业不断‘出海’所制定和推出的各类创新举措和便利措施。”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国内事务部口岸事务经理周伟说。
要素流动再提速,以“智”赋能顺势监管
面对本已成为世界量级的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如何让不同路线的集装箱更加“丝滑”地在深圳各港区间流转?“快速”又“安全”能否同时实现?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在提速调拨物流、强化途中监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了供应链的安全与顺畅。
蛇口海关场所监管科副科长高尚向记者介绍了智慧化途中监管的新“武器”——新型安全智能锁。
“有了这个智能锁,每一个正在调拨的集装箱均可被精准‘捕捉’并在地图上以闪烁的点位实时呈现,其轨迹、状态、在途视频等信息一目了然,精准度大幅提升,使货物在途中更加安全可控。”高尚说。
通过以“智”赋能区域协同联动,深圳关区完善了智慧途中物流监管体系建设,卡口联网自动快速验放、途中智能管控等措施不断畅通着深圳各港区间的物流通道,助力港口集群化、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