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解,化“压”为“力”
发布时间:2021-10-26 02:19: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善予  点击:3663次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屡屡爆出豆蔻年华的学生压力过重的案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首都师大附中学生记者团在公众号上发布调查问卷,收集到来自多所学校的48位中学生的反馈,从中学生视角对与同学们的“压力”进行分析。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校、家庭、自己、互联网和社会。

约80%被调查同学的压力来自于对成绩的忧虑。有位同学认为,考好了大家都会很开心,考不好虽然家长不会说什么,但还是能感觉到家长其实是失望和不开心的,感觉会对不起家长和老师。

友谊的获得与失去,也是学生在学校压力的来源之一。一些学生为了保持住不错的排名,只顾努力学习,与周围的亲友逐渐关系疏远。

与此同时,中高考改革后,一些新的政策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调查显示,尽管学校在落实政策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但对学生而言,如何选科,如何不在意周围其他人对自己“特殊”选科的看法,也在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来自家庭的压力调查中,约60%被调查同学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不理解”高频出现:父母总认为孩子在看手机,总会和孩子说别的同学怎么优秀;孩子想和父母沟通,但却总被父母挑毛病,而父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问题;孩子喜欢做的很多事情都会被父母说是浪费时间,父母觉得学习就是一切。

还有40%被调查同学的压力来自于自己。调查分析,从小被“全面培养”的青少年,被各种证书、亲友不断肯定,对自己的期望太多、太高,完不成会有强烈自责,哪怕是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也会自我否定很久;经常参与“比较”,看到周围的同学努力学习,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以防止被赶超或拉开差距。此外,处于青春期敏感时期的青少年,脸上长了青春痘、体重不受控制都会对自己不满。

大约30%的被调查同学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压力。调查显示,现今,便捷的网络媒体让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思潮,社会负面新闻的层出不穷,令一部分学生处在对未来的恐慌里,复杂的社会思潮令一部分学生思想混乱。社交范围的扩大,使得一些问题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远程相互影响,也使得青少年接触到更多领域的人群,受到多种影响。

调查认为,压力如一把“双刃剑”,它既可成为生活的重负又能成为向上的动力。在学习生活中适度的压力可以让学生的情绪时刻处于清醒、兴奋的状态。适度的压力还可以给予学生努力向前冲的动力与决心,精益求精的态度。但过大的压力则会使人丧失信心,扰乱心理和生理活动,损害身心健康,加剧人体及精神上的疾病。

压力不可避免,怎么对待压力,才能与之共舞出精彩的人生?

调查中,学生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电影或综艺、做喜欢的事情——跳舞、拉琴、唱歌等。不少学生提到发泄式解压,比如,去空旷无人的地方把自己所有的压力大声喊出来,玩刺激项目让压力随着尖叫声通通散去,等等。而运动是最好的解压方式。

记者团建议,上述一切的做法的根本就是要与自己和解。

与自己和解首先要悦纳自己。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说的就是人对于认识自己的必要。我们应该有一颗像水一样的平静内心,愉悦地接纳自己。自我悦纳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长处,更要接受自己有缺点与不足。在接受不足的基础上,努力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而不妄自菲薄,失去信心。只有心强大了,才能接纳更多的东西。

用对话达到和解。当被内心的痛苦牵引时,需要自己与自己对话。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现状,明白什么是此刻最需要的,消减内心的戾气。急于求成,一口吃成个胖子最后终会伤及自身。真正与自己和解后,还有什么会令人感到焦虑?

(指导教师:周璇)

刘善予 首都师大附中初三(9)班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