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成果闪耀成就展
发布时间:2021-11-04 01:18:00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雅婧  点击:4038次

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上千展项亮点纷呈

高精尖成果闪耀成就展

wKinm2F-7GSASNzoAAGgv1gIuKQ145.jpg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出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实尺度模型。本报记者 王珍 摄

wKinmmF-7GSAFR-sAAHjR8y7a5s825.jpg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现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本报记者 王雅婧 摄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天机”类脑芯片、“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在刚刚闭幕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一大批高精尖科学装置、国之重器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1700余项展项、1300余件实物、270余件模型、930余块展板,再加上全息影像,置身展会现场,科技感、创新感与成就感扑面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超过1.4万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从基础研究到高新技术产业,从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大设备大装置到便利生活的惠民科技都亮点频出,实现了质与量的齐升。

“万亿字节/秒”到“千万亿字节/秒”

飞速发展的科技刷新人们对“快”的认知

10月27日上午9点,北京展览馆广场一侧,等待进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参观的人群排成了一条长龙。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运行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列车实车车厢在户外展区一亮相,便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深蓝与银灰相间的流线型车头,从外观上看,列车形如一颗蓄势待发的子弹,随时都要飞出去。走进车厢,内部的黑科技设计也让人倍感贴心: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大件行李箱存取控制系统、可变换颜色的光带、无线充电系统、智能自适应调光视窗……每一项都充满科技感。记者走进驾驶舱,本以为会看到复杂的操作台,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只有几个平板电脑大小的显示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天学向参观者介绍:“这台列车配备了自动驾驶技术,无需人工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在屏幕前监控一下就行了。”

高速磁悬浮列车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快”。从北京到上海,1318公里,只需两个多小时。列车还能做到“快起快停”:加速到每小时600公里,只需要3.5分钟。一位参观者感叹道:“这哪是行驶,这是贴地飞行。”

大型数字化无模铸造装备将传统铸造时间缩短50%-80%,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将水稻生长周期从120天缩短到60天……高速,是此次成就展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一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增长: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跃升……一组组攀升的数字诠释了什么是“中国速度”;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科技刷新着人们对“快”的认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高效、便捷的体验。

1秒可以做什么?答案是,可以传输近40万集电视剧或4000多万首MP3歌曲。这份成绩单来自我国自主研制的单模19芯特种光纤光传输系统。光是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而光纤则是光信号的高速公路。正如同越宽的路通行效率越高,与以前的单模光纤相比,单模19芯特种光纤的传输容量扩大了约10倍,速率实现了由“万亿字节/秒”到“千万亿字节/秒”的突破。

万亿到千万亿,这样的数据对比,在此次展会中随处可见。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这个速度有多快?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九章”一分钟就能做完。而近期构建的“九章二号”速度还要更快,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10的24次方倍。

“海牛Ⅱ号”效率是钻探船的4、5倍,成本却只有钻探船的1/5

国之重器,不止于大

“十三五”期间,从海洋到深空,许多世界顶尖的超级工程在中国建成,彰显出大国基建的强大实力。建设大国工程,离不开大国利器的支撑。超长隧道如何快速开挖成功,冬奥会冰雪赛道如何顺利建成,C919大飞机上的大型部件是怎么造出来的?此次展会带来了答案。

高7.6米,直径约10米,重达12吨,这个棱柱型、橙黄色的大家伙名叫“海牛Ⅱ号”,是世界领先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所有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125项国家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手握这些骄人成果的“海牛Ⅱ号”在今年4月一举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纪录——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该装备的研发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工作人员田勇指着系统内一根根密密麻麻的管道向记者介绍:“设备采用智能化系统,钻管与钻杆可以快速接卸。别看它这么大,但是非常灵活。海底的硬岩、沉积物还有可燃冰都可以通过它取出来,效率是钻探船的四五倍,但成本却只有钻探船的1/5。咱们不用再花大价钱租国外的船了。”

在“海牛Ⅱ号”旁边不远处,外形和坦克有几分相似的SG400压雪机吸引不少人驻足围观。作为此次冬奥会的重要装备,SG400压雪机不仅具有360马力的高效动力,还采用了特种铝材和高分子塑料等耐低温新材料。

“国之重器,不止于大”。在一台有着红黑白三色“脸谱”样截面的圆柱体上,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是咱们国家目前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的模型,实体直径可达16.07米。”现场解说员表示,盾构机是一种采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一台机器有几层楼高、上百米长、上千吨重,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国重器。从2008年第一台国产盾构机问世至今,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已有十几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众多高难度隧道,以及国外的许多基建项目都是中国盾构机的杰作。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空间站、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从逐梦深蓝到问鼎苍穹,从被国外“卡脖子”到走出国门,从跟跑到领跑,展会上的一台台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实力。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表示,“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如果说高端装备是国之重器,那么“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就是“重器之母”。“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了一批高端机床装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此次展会设置了专门的高端机床装备展示位。其中,为国产大飞机等国家重点工程研发提供了6000多项大锻件的8万吨模锻压力机让记者印象深刻。作为目前世界上压制力最大的模锻压力机,该压力机可以实现锻件的一体化成型,解决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大型整体结构件毛坯制造能力不足的技术瓶颈。

超薄玻璃厚度小于A4纸

精密制造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

“这么薄巧的电池,能续航这么久?”在展会的高新技术展区,几位参观者围着一款薄如刀片的车载电池啧啧称奇。听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电池可循环充放电次数是普通电池的2倍之多,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绿色环保,不少人竖起了大拇指。

众所周知,越是精密的设备,制造起来的技术难度和技术整合度越高。轻、薄、小巧,展会上,不少展品的小体型与它的高性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我国科技的领先水平。

一块玻璃可以有多薄?此次参展的中国建材凯盛集团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超薄触控玻璃厚度约0.12毫米,比两张A4纸的厚度还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连续20万次弯折也不会破损,弯折半径小于1.5毫米……这些玻璃可以运用在可折叠显示器、液晶屏等产品上,从源头上保障了我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安全。

光学仪器是高精密设备的典型代表。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目前,我国光学超精密制造装备精度及工作性能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金刚石精切机床、光学非球面超精密磨削机床、5米级全口径补偿抛光机床……展会上展出的光学制造装备制造水平之精细,让人叹为观止:超精密磨床可以实现复杂光学曲面的微米级精度,精密抛光装备可以实现纳米级面形精度制造。

高精度数控卧式坐标镗床是航空、航天、机床等领域精密加工的核心装备。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400-800毫米等四个规格坐标镗级精度加工中心产品。工作台定位精度不超过0.003毫米,重复定位精度不超过0.0015毫米,代表了我国精密坐标镗的最高水平。

国内研究机构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工业发展初期,电子装联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近几年,我国在精密装备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随着政策的推进,进口替代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刀具是机床上的重要部件。本次参展的唯一一家刀具企业——株洲钻石展示了125款国际先进的航空领域、汽车领域精密刀具和新产品。目前,公司航空企业典型示范线上的刀具品种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汽车企业典型示范线的刀具品种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资料显示,如今,我国数字化高精度刀具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不足15%提升至45%,摆脱了对进口刀具的依赖。

除了精密仪器,各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型化、精巧化设施也让人眼前一亮。新型磁控胶囊胃镜让人仅需吞一颗小胶囊,就能完成全面无痛胃部检查;超小型移动式先进能源系统,像个行李箱大小,充满之后却可为海岛、偏远地区提供数年的能源供给。

◎链接

数字里的科技“十三五”

●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高。“十三五”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加速发展,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稳步提高,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2021年第12位。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十三五”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2.44万亿元。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与GDP的比值,从2015年的2.06%提升至2020年的2.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由0.90%跃升到2020年的1.41%。

●知识创造能力显著增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从2015年的49.3人年提升至2020年的67.8人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超过480万人年。每万人口的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6.3件,增至2020年的15.8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7.9万家增加至2020年的27.8万家。PCT专利申请量由2015年的3.0万件上升至2020年的6.9万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上升至2020年的10.56%。

●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十三五”期间,全国213万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交易,是“十二五”的1.52倍。2020年,全国技术合同达54.94万项,成交金额2.83万亿元,是2015年的2.87倍。

“十三五”期间,全国主要技术交易机构32家,成为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和交易服务网络,为建立统一的技术要素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中央财政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批准设立的30支子基金总规模422.37亿元。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9省区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3.3%,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长29.4%,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1.2%。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多个国家建立创新对话机制,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8300多名外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建设33家联合实验室。打通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经费过境港澳的全流程。

(王雅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