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近年来,围绕提升产业创新核心竞争力,长春新区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转化,聚焦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创新链“双链包保”,发挥政府搭台作用,联合吉林大学、光机所、华为等大学大所大企开展合作共建,高标准打造了“环吉大双创生态圈”“环中科院系双创生态圈”、长春智能光谷等一批创新联盟,针对研发、中试、转化等环节开展联合攻关,有效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成果转化衔接。
随着深入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长春新区迎来了更多新的机遇。全年新认定区级孵化载体12家,区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达到54家,其中,国家级16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数量、质量全省最优。北湖科技园发展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进落位各类科技、双创类企业和机构600余家,包括近20家上市企业及分公司、子公司,6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是省内唯一一家国家级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140余家,在孵企业66家,毕业企业长光卫星、长光宇航、长春光华微电子等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2015年10月,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走出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卫星商业化的第一步。目前,“吉林一号”在轨卫星31颗,组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商用遥感卫星“天团”。以“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为核心,带动奥普光电、长光宇航等200余家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以及遥感信息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商品的主要消费者,抓住企业创新这一核心,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培育壮大新动能。
新区LED产业的龙头企业希达电子技术公司,荣获LED显示第一大展2021 ISLE“科技创新大奖”,“超高清超高分辨率大尺寸LED显示器”获得CIIF大奖(中国工业领域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之一),该产品具有超高可靠性、高亮度、高对比度、无缝拼接等优势,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部国产、自主可控,填补超高清大尺寸显示市场空白。东北地区唯一从事研发生产物联网RFID的制造企业长春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研发出的智能物联网轨道交通AFC设备和系统已应用在长春地铁2号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小巨人”,是长春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坚力量,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其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激活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更将成为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未来,长春新区将持续抓好科技创新,全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聚焦支撑和带动吉林创新型省份、长春科技创新城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重点推动长春北湖科学城、长春创新“药谷”、智能“光谷”和“新材料基地”建设。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户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40户以上,企业上市实现“保3争4”目标,引育各类人才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