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亚洲内陆干旱区湖泊演化与驱动机制
发布时间:2024-04-24 19:41:5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747次

记者24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李国强教授研究团队关于冰川融水与西风-季风气候系统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区湖泊水位异步变化的研究成果,在地球科学一区期刊《美国地质学会通报》上发表。

亚洲内陆干旱区是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水是干旱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亚洲内陆干旱区,湖泊是区域重要的水资源组成部分,也是维系脆弱山地-绿洲-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由于中亚干旱区准确水位变化记录缺乏,干旱区湖泊水位变化受到季风-西风不同气候系统以及冰川融水、人类用水等多因素影响,湖泊演化机制异常复杂,导致人们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亚洲内陆干旱区湖泊水文变化的认识还存在极大争议,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前沿科学问题。

“艾比湖湖泊水位变化表现出与西风降水不同步变化的特征。”李国强介绍,距今1万到8千年的早全新世高湖面主要与夏季太阳辐射驱动的天山冰川融水增加有关。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水文模型集成分析了干旱区湖泊水位变化空间差异与机制,该团队发现干旱区西部湖泊水位受西风降水与冰川融水共同影响,而干旱区东部湖泊水位主要受控于夏季风降水变化,西风-季风降水的不同步变化与冰川融水的调谐是导致万年-千年时间尺度干旱区东西部湖泊水位异步变化的根本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现在水深不到1.5米的艾比湖,在距今1.8万年到1.2万年之间,湖泊水位为小于3米的低水位状态,此后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在距今1万年到8千年时期,形成了高出现代湖面36米的高湖面。随后,距今7千年到4千年湖泊水位持续下降并低至10米;距今4千到1千年,水位再次上升且在10-30米之间剧烈波动。

李国强说,这项研究表明冰川融水的调谐在自然气候变化背景下内陆干旱区湖泊水位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未来西风降水略微增加,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加情景下,中亚干旱区湖泊水位预期将可能持续上升,而东亚干旱区湖泊由于季风减弱,湖泊水位将可能持续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几十年来西风降水和冰川融水不断增加,中亚许多湖泊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而持续萎缩,一些湖泊面临干涸的风险,这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工农业用水管理在维持区域湖泊水位及脆弱干旱-绿洲生态系统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