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大讲堂”进高校 着力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
发布时间:2024-05-31 20:57:1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563次

5月29日,“科学传播大讲堂”首场讲座在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举行。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副理事长、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蒋建科为同学们作题为“超视距新闻传播——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报告。

“同学们,你们见过蝌蚪吗?小蝌蚪两个月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蒋建科以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开启了本次宣讲。

2017年,蒋建科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超视距新闻传播》一书。他首次提出“超视距新闻”概念,并通过对从业30多年以来的大量新闻实践和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具体阐述了“超视距新闻”的概念、特征、采访方法及其社会效果和影响,同时展示了“超视距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蒋建科介绍,所谓“超视距新闻”,就是目前使用的采访工具和视野暂时看不到的新闻,但这种新闻已经以隐性的形式发生,且不久就会以显性新闻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说是一种新闻的萌芽状态,公众和媒体尚未关注到的初期新闻。

蒋建科表示,当人们在一个领域里深耕久了,虽然从业经验越来越多,但在信息的掌握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如果把“超视距新闻”运用在行业、部门、专家乃至记者身上,一定能很好地打破局限性,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科学传播大讲堂”特意设置了学生提问环节。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示意要求提问。

“我是传播专业学生刘博闻。请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视距新闻传播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是个好问题!”蒋建科说,“AI发展非常快,要防止有人用超视距新闻误导公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要坚持不到现场不写稿的原则,不要被流量所引导,要坚信慢活出精品。”

“我是传播专业学生谢婷婷。请问:超视距新闻传播将如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提高传播效率和质量?”

“这也是个很好的问题!”蒋建科点赞提问者并回答,“用超视距理念引领大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超视距新闻是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大数据发展一定要沿着正确道路。”

下课了,同学们仍然追着蒋建科合影留念,不舍离开。

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党支部书记周生辉表示:“专家的真情演讲和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了他们进行科学传播的热情和兴趣,在他们心里埋下逐梦科学的理想种子。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致敬我国奋斗在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持续发扬科学家精神,不断钻研,在各自奋斗的领域里熠熠生辉。”

“科学传播大讲堂”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协办。据悉,“科学传播大讲堂”将持续举办,一批科学家、优秀科学传播工作者等将走进高校,站在“科学传播大讲堂”上,分享他们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