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提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0 20:45:3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726次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和生成受损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6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张磊、杨仁池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地评估了新型CD38单抗治疗ITP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揭示了CD38单抗治疗ITP的可能机制。

目前,ITP的一线疗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和脾切除是常用的二线方案。由于疗效反应和持续时间的异质性,即使接受治疗,仍有部分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生活质量降低及死亡风险增加的威胁。这一治疗困境亟待新型疗法来解决。

CD38在人体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表达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近年来,以CD38为靶点的多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在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CD38+长寿命浆细胞(LLPC)能持续产生致病性抗体,导致疾病复发或难治。CM313是一种新型抗CD38单克隆抗体,可通过靶向结合CD38分子,清除包括长寿命浆细胞在内的抗体分泌细胞。为了评估CD38单抗治疗ITP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共纳入了22例ITP患者,入组患者接受每周一次的CM313治疗,共计8周,随后进入16周的观察随访期。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疗效终点为8周内连续2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比例。研究结果显示,95.5%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中位累积缓解持续时间为23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首次≥50 × 109/L的中位时间仅为1周。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输液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该研究探索了ITP患者经CD38单抗治疗后的外周血免疫状态改变,并利用ITP小鼠模型对脾脏中单核巨噬系统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首次提示CD38单抗除了通过清除ITP患者体内抗体分泌细胞获得持续治疗反应以外,还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介导的ADCC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

“本研究为ITP患者提供了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新策略,有望为ITP及类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模式带来革命性改变,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上述研究论文通讯作者张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