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印发《关于同意赋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的批复》(商贸函〔2020〕205号),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浙石化”)成为除五大央企之外首个获得成品油出口权的民营企业。浙石化也是自2017年以来,商务部取消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口配额后,首个获得成品油出口权限的民营炼化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我国成品油市场供应过剩、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成品油出口配额再次向民营企业放开,意义重大。
文丨本报记者 李玲
浙石化开创先河在预料之中
商务部在批复文件中指出,同意赋予浙石化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并提出浙石化开展成品油出口贸易应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管理,与其他成品油出口企业共同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稳定国内市场供应等任务,并向商务部及时报告执行情况。
资料显示,浙石化由荣盛石化、浙江桐昆、浙江巨化和舟山海投共同出资成立,由荣盛石化控股。公司注册资本508亿元,旗下有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1730亿元。2019年底,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全面投产,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等。
“此次收到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批复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充分调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积极性,加快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日常经营有积极影响。”荣盛石化表示。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此次浙石化优先获得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在预料之中。
“浙石化4000万吨/年大炼化项目是国家立项批准,给予原油进口配额,自然也会批复成品油出口配额,这是一个考虑;另一方面,它地处浙江自贸区,属于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区域,而且浙江省正把炼化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主任工程师王利宁也对记者表示:“浙石化代表国内先进的炼化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更强的优势。另外,选择浙石化先行先试,也有利于未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政策推广。”
成品油过剩下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我国炼油产能日趋过剩的背景下,随着2019年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等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投产,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更趋于白热化。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品油终端消费增速放缓至2.8%,预计2020年增速将进一步降低至2.2%,而成品油出口量将继续增加,或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国。
在王利宁看来,民营炼化企业参与成品油出口是当前成品油市场过剩下的必然选择。“ 我国成品油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未来炼化能力还会继续增加,而成品油需求增长却在放缓,民营炼化企业有出口的需要,这是大行业背景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董秀成也表示:“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国内成品油过剩,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拿出一部分配额用于出口,可以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目前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很多炼厂的装置并没有满负荷运转,因为担心满负荷以后,造成市场供应太多,进一步打压价格。如果有了出口权限,就可以选择把加工负荷提到最高,这样不仅汽柴油产量提升,化工品产量也会相应增加,能够弥补国内一些化工原料不足的问题。”隆众资讯分析师丁旭对记者表示,“此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内供应越来越过剩,这两年明显呈现出国内市场价格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出口的盈利机会是更大的。”
可适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放开
事实上,成品油出口权向民营企业放开并非没有先例。
早在2015年末,东明石化曾获批1万吨的汽油出口配额,打破了国营企业独占出口配额的局面。2016年,山东12家地方炼厂获得了累计167.5万吨的成品油出口配额,但实际完成量不足100万吨。2017年开始,商务部成品油出口配额中便无民营企业的身影。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这为民营企业再次获得成品油出口权提供了政策导向。
不过,在多位受访者看来,成品油出口并不会全面放开。
“我个人认为全面放开成品油出口的可能性不大。”董秀成对记者直言,“炼油产业实际上是一个高消耗的产业,从整个产业布局来说,国家是希望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并不希望把它做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产业,也即大规模进口原油,又大规模出口成品油,这也跟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导向相违背。因此国家对成品油出口基本是严格控制的。”
“国家把配额给几大国营石油公司,相对来说配额执行力有保障,同时也便于监管。过去给过民营企业出口配额,就是因为没执行下来又取消了。但是不排除会适度增加出口配额,可能会选择一些较大的、便于监管的民营企业给配额。”董秀成进一步指出。
在王利宁看来:“进行成品油出口的企业,首先其市场经营肯定得是规范的,这是基本条件。另外需要考量的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从市场角度来讲,市场本身也有一个淘汰机制,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无序产能扩张,保留最优秀的企业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