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年人金融消费安全 数字人民币也“适老”
发布时间:2021-09-15 06:22: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珉  点击:8031次

【现实挑战】“国家反诈中心App”话题使社会对老年群体更加关注,金融消费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应对策略】政府和金融部门多渠道保障老年人金融消费权益,数字人民币也持续进行“适老化”建设。

近日,“国家反诈App有多牛”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引起热议。作为金融诈骗中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群体,衣食住行各环节都离不开金融交易,那么,金融消费如何跨越“数字鸿沟”,保障交易安全?作为未来支付方向的数字人民币,是否有“适老”解决方案?

事实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一直在延伸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触角帮助老年人群。保障老年人金融消费权益,国家有政策,地方政府有落实细节。并且,数字人民币的“适老化”建设也在持续进行中。

“两条腿走路”:

保留人工服务、打造“适老化”应用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已破2亿大关,社会老龄化将成为常态。科技进步、技术发展,使愈来愈多支付场景偏向移动支付、网络金融,老年朋友在应用智能终端方面遇到的烦恼接踵而至。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支付模式,享受便捷服务,成为政府和各家金融机构亟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了许多解决方案。今年9月,北京督促辖区内医院、银行、政务大厅等各类办事机构保留传统人工服务渠道,鼓励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全市持续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均设有线下办理渠道,配备引导人员、老花镜、放大镜等。同样在今年9月,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提出破解群体间数字化应用鸿沟的建议,应聚焦老年等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高频金融场景,因人而异打造“适老化”等移动金融产品。科技向善,不断为老年朋友提升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同期,有金融机构向银行网点推出了《老年客户服务手册——管理篇》和《老年客户服务手册——服务篇》,着力提升老年朋友的幸福感、获得感。

上海市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也在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今年9月,上海人社率先推出智能手机“敬老服务”大字版界面,在其App上可看到专门入口,用超大的字号展示内容,方便老年朋友阅读;同期,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老年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打造“老年教育+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全国首家5G智慧养老特色标杆网点亮相,开设涵盖“医、食、住、行、学”等领域的手机银行银发专区。其中,“中银老年大学”模块已上线19门免费学习课程,包含257个学习视频,结合高频场景,教会“银发族”利用手机实现轻松理财等多项功能。同时,还将数字人民币普及等部分线上课程送进老年大学,并布置数字人民币扭蛋机、自助售货机和咖啡机等,让老年朋友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带来的便捷。

为老年朋友支招

主动学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如何保障老年朋友的数字交易安全?相较于年轻人,老年朋友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弱,使用智能技术的障碍也更多,于是,相关部门积极开课,为老年朋友支招。

今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服务人员,为老年朋友办理业务提供引导优化流程,根据老年朋友使用习惯在各环节提升其使用体验等。宁波银保监局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下沉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组建金融服务志愿者队伍,与社区结对合作设立金融服务站点,开展助老金融培训;北京银保监局鼓励提升多层次养老保险服务,像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就开始广泛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在分公司及下辖机构柜面张贴宣传海报,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同时安排专人进社区、进农村、进商铺、进家庭对老年朋友等群体进行宣传教育,特邀属地公安机关在现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讲座。

针对老年朋友在电信网络诈骗中沦陷的情况,厦门市公安局民警谢宜勇提醒,第一,投资时需谨慎,并不是所有投资项目都能赚钱;第二,所有电子账户密码需要多样性,不能太单一;第三,碰到电子账户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向身边的年轻人求教,拨打110报警电话,避免上当受骗;第四,微信钱包和支付宝不要连接工资卡等常用银行卡,并且卡内只存储小额资金;第五,老年朋友不要轻信社交网络平台中所谓的“投资建议”,避免陷入“杀猪盘”的骗局;最后,要主动学习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反电信诈骗中心的宣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提高防骗意识。

多种“硬钱包”做载体

数字人民币“适老化”安全又便捷

帮助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是当前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很火的“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老年人如何学习使用?

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多家金融机构介绍了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钱包”产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分为两类:一是卡式钱包,二是异形钱包。安全芯片被用在卡片、手机、可穿戴、收款终端四大类设备中。除了可视芯片钱包、智能电子证钱包、手环钱包、智能手表钱包等较为常见的载体,各行还结合不同使用场景推出各种异形设计的钱包,如工商银行推出老年报时器、拐杖,中国银行推出“养老手环”等。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后,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朋友,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只要拿出之前所述的“硬钱包”载体,“一贴”即可消费。

目前,这一功能已经开始试点。中国银行联系中国联通,共同为“大家小棉袄”居家养老社区外交部试点创新“数字人民币+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以智能证件卡为载体,融合数字人民币、实时定位、语音呼叫和SOS等功能,并将硬钱包“支付即结算”、数据保密性强和“白名单”身份智能识别等功能特性融合。在社区封闭消费场景,老年朋友只需“碰一碰”即能轻松完成支付,操作简单、安全性强。

相较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离线支付。交易双方可在无网络或地铁、飞机、偏远地区等信号不佳的情况下正常进行。安全性方面,目前已有的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能够保证通信稳定安全运行,满足“硬钱包”对交易性、安全性、可靠性的高标准严要求。

服务银发人群,做有温度的金融机构,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将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以新技术为切入口,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以人为本服务老年朋友,运用智能技术提供更周全、更贴心便利服务,让老年朋友在数字时代,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