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何以获得“世界无烟日奖”
发布时间:2020-05-27 17:40: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281次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北京从上世纪80年代呼吁控制吸烟,其间邓小平同志以身作则为国人做出表率。到2015年,北京实施“史上最严控烟令”, 由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公共场所的吸烟人数大幅降低。北京因此获得了由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世界无烟日奖”。

北京站成全国首个无烟车站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开始呼吁控制吸烟,北京火车站率先垂范,成为我国第一个无烟车站。

  那时候,北京火车站每天乘车旅客超过9万人次,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抽烟。候车室虽说高大宽敞,却架不住几万个“小烟囱”喷云吐雾,各个大厅终日浓烟滚滚。据北京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测定,站内空气中一氧化碳平均达到6.65ppm,超过标准1倍,二氧化碳超标42.8%,此外,还含有氧化氮等各种有害气体。工作人员终年受烟熏,一半人患慢性咽炎,一进候车室就眼睛流泪,嗓子发紧。

  北京火车站决定先在部分候车室禁止吸烟。1987年3月1日,北京火车站母子、军人候车室和第一候车室成为无烟室,开始实施不准吸烟制度。三个月后,实行禁烟的候车室基本杜绝了吸烟现象,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北京火车站决定推广这种做法。从1987年6月1日起,北京火车站全站实行禁止吸烟制度,旅客进入各候车室,包括一楼大厅、过道和走廊,一律不准吸烟,如不听劝阻,仍在站内吸烟者,将由车站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1987年5月26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站“六一”起全站禁止吸烟》)

  据本报1987年6月2日1版《北京站禁止吸烟第一天》报道,当时北京火车站的候车室、售票处、中央大厅都贴上了禁止吸烟的标志;广播里不时播送着禁止吸烟的公告;服务员在全站各处巡视,有礼貌地劝阻旅客不要吸烟……在这样有效的措施面前,站内吸烟者大为减少。在二楼第一候车室,一个小伙子背着包袱走了进来,坐下后顺手从口袋里掏出支烟,然后就在下衣兜里掏火柴,可是掏着掏着就不掏了,把烟也放了回去。问他怎么不吸了,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说:“我刚看到禁止吸烟的标志啦!”站内大多数旅客一经劝阻,就能把烟熄灭。一名旅客在候车室吸烟,被罚款后表示:“我认罚,公共场所的秩序就该大家维护嘛!”

  戒烟典范邓小平

  1988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围绕“世界无烟日”积极开展劝阻吸烟活动的通知,要求城乡各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劝阻吸烟活动。在这一年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月8日那天,2883名代表肩负各族人民的重托,陆续来到人民大会堂,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副主席,选举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

  投过选票后,邓小平同志回到他的座位上,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台下有位代表见状写了一张条子:“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条子由台下递上了主席台,传到邓小平同志手里。他边看条子,边笑着点头,迅速把烟熄掉,并把这张条子递给邻座的代表。邻座的代表笑着对他说:“吸烟危害健康。”邓小平同志连连点头。(1988年4月9日《北京日报》1版,《投票前后》)

  据本报2004年8月18日13版《小平同志是戒烟的科学典范》记载,邓小平有多年的吸烟经历,当他听到科学家讲吸烟有害健康,而且还危害他人健康,就坚决地戒了烟。我国从事控烟研究及推广的第一位科学家翁心植院士,就把小平同志戒烟当作一个科学的典范向大众介绍。原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也说:“小平同志在这么高的位置上能够听从专家建议而戒烟,而且是非常坚定的戒烟者,他十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感受,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全市公共场所禁烟

  1996年5月15日,《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正式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作为地方立法,北京是第一家。

  禁烟首日,全市18个区县设置了110个宣传点,8万名检查员和近千名监督员上岗执勤。本报记者随相关部门进行执法检查,隆福医院的候诊室、诊疗区和病房区及北京四中的校园里,没见到一个吸烟的。中午11点半,粮食局会议室里,70多位直属单位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刚散,室内空气清新,没有一点烟味。之前可不是这样,几十支烟一块点,烟味可大了。这个局的服务员说,会议室不让吸烟太好了,没了烟灰,没了烟头,连卫生也好打扫了。(1996年5月16日《北京日报》1版,《京城禁烟第一天》)

  那时候,不少区委、区政府的会议室成了“无烟会议室”,学校、医院争创“无烟学校”“无烟医院”。一些单位以烟待客的传统也从这时候废除了。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倡社会公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本市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这次的“禁烟令”明确在10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其中,体育馆、健身馆是第一次列入禁烟范围。政策实施后,公认为禁烟“老大难”的饭店、宾馆大多都有喜人的变化,不少还自觉悬挂了禁烟标识。北京饭店餐饮区按照50%的比例划出无烟区;王府井东来顺饭店扩大了禁烟区面积,近半餐桌实现“无烟”……无论大饭店,还是小餐馆,都难觅“烟雾缭绕”的场景。(2008年5月2日《北京日报》1版,《大部分公共场合难觅“烟踪”》)

  影视剧涉烟被颁“脏烟灰缸奖”

  鉴于电影和电视剧在社会公众中的广泛影响,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要求严格控制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09年和2011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和《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

  2011年起,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监测荧屏烟草镜头的同时,设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奖项——“脏烟灰缸奖”。该奖项专门讽刺那些夹杂了太多吸烟镜头和烟草广告的影视作品,希望通过此种方式给涉烟影视制作团队以警示,避免误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吸烟。

  据本报2012年6月28日9版《电影〈钢的琴〉电视剧〈钢铁年代〉被颁“脏烟灰缸奖”》报道,当年获奖的电影《钢的琴》全片共有95个烟草镜头,总时长28.28分钟,占影片总长的27.7%;平均每1.07分钟出现1个吸烟镜头;其中最长一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1.46分钟。而电视剧《钢铁年代》中有烟草镜头547个,总时长46.68分钟,占电视剧总长的3%,平均每集出现15个,平均每集烟草镜头时间1.26分钟。

  拿到“脏烟灰缸奖”的都是当时热播的影视剧,《一步之遥》《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风筝》等都榜上有名。伴随着全社会控烟力度的加大,如今,国产影视剧作品中的吸烟镜头已有明显减少。

  “史上最严控烟令”实施

  2015年6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全市包括写字楼、餐厅在内的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当天,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在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层楼梯口吸烟,区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依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他做出了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要求他15天内到工商银行缴纳罚款。这也成为当天针对个人吸烟者的第一张罚单。

  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市卫计委公布了北京12320热线为全市统一的违反控烟条例行为投诉举报电话。条例实施第一天,热线从上午8时开始受理违法吸烟投诉举报,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截至下午6时,12320热线共接到控烟投诉152起,其中近半数投诉的是写字楼办公楼。(2015年6月2日《北京日报》5版,《控烟第一天开出首张个人罚单》)

  这次控烟的力度非常大。北京组织了一支万余人的控烟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携带着印有二维验证码的证件走上大街小巷,在宣传禁烟的同时劝阻吸烟行为。部分公共场所安装了试纸感知控烟监测设备,由志愿者定期去取样检测,监测某一时期内该公共场所是否有人吸烟。如果市民发现违规吸烟行为,可以通过“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无烟北京”会第一时间在“首都之窗”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网站上显示被举报单位的地理位置、单位名称并点亮警灯,同时通知附近的控烟志愿者现场核实,帮助其整改。那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北京市政府颁发了“世界无烟日奖”。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四年,吸烟者减少了20余万,餐馆、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里曾经随处可见的烟民吞云吐雾的场景越来越少。按照健康北京规划要求,2020年人群吸烟率要下降到20%,到2030年要下降到17%,北京的无烟环境建设正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版文字:贾晓燕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