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知假售假出事拉黑用户 带货翻车乱象频现
发布时间:2020-06-23 19:18: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324次

主播带货是否需要亲身体验?主播年龄是否应有限制?随着直播带货成为现象级风口,一场相关标准制定的研讨会近日召开,30多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一项,引发不少关注。

眼下,直播带货火爆异常。1秒卖光的销售速度,动辄破亿的销量榜单,一再刷新眼球的直播业绩吸引无数主播“上车”“入局”。前有网红主播顺利“出圈”,后有企业大佬热情追逐,再有基层干部参与其中,但一片欣欣向荣中,带货翻车的乱象也频频出现。有的对所卖产品几无把关,假冒伪劣泛滥;有的为刺激粉丝冲动消费,故意夸大涉嫌虚假宣传;还有的把带货搞成“逐臭表演”,一再以低俗言语博出位、求关注。如此种种,都让这一新兴行业充满了浮躁气。

直播红火是好事,但“带货”屡成“带祸”,必须依法治之。说白了,直播只是渠道,前端的生产链和后端的消费链与其他商品销售并无二致,但现实却是,“卖货一张嘴、买亏认倒霉”。如此尴尬,究其原因,与监管处于盲区脱不了干系。“选品”质量缺乏源头“管控”,商家知假售假,出事拉黑用户,消费者投诉无门。至于售后服务,缺乏硬性规定多半沦为“空头支票”。而由于从业人员的身份定位尚不明晰,现有法规对其失范行为往往无可奈何。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黑名单”数据库,无疑抓住了主播这个直播链条的“中枢”,倒逼其对用户保持起码的敬畏心。以此为契机完善相关标准,补齐法律短板,直播带货才能结束野蛮生长。

管好直播带货,需要各方出力。以黑名单制度为例,主播哪些行为需要被“拉黑”、由谁来“拉黑”以及“拉黑”后能否再“复出”,种种实操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大大小小直播间数不胜数,监管部门的眼睛很难悉数盯紧,还需要广大网友、直播平台积极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失范者露头就打。当然,监管只是外力,相关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职业道德,同样是规则落地的关键。

当直播带货成为万亿级“蓝海”,在规范轨道上运行愈显急迫。以行业标准为起点,夯实诚信基石,严把质量关口,整个行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