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食为笔 《澳门之味》讲述今天的澳门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24 06:19:41  来源:文汇报  作者:梁君健  点击:3361次

2021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纪念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特区政府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在澳门特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的4K纪录片《澳门之味》近日在央视播出。

从传统的粤式佳肴,外来的葡式味道,到融合的新澳门菜……澳门,这座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的袖珍城市,在数百年间的风云际会中承载了中外文化交汇、融合、流布的重要历史,它的风味与故事也不断演化。

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下,澳门美食成为当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多元文化和谐汇融的生动典范。纪录片《澳门之味》以美食为笔,讲述新时代的澳门故事,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全面展示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的最新实践成果。

有滋有味,从美食出发讲述澳门城市精神

生滚粥的香气,是打开澳门人美好一天的清晨之味,也是“好食不过澳门街”的生动注脚;葡国没有葡国鸡,这是传统葡国饮食元素并入澳门后的新物种,更是土生葡人思乡情切的产物;澳门猪骨煲一路北上,经历着与北方牛羊肉的交融,在北京的餐厅里享受吃客赞不绝口的好评;一碗牛肉公仔面,是许多司机在跨越拱北口岸后必吃的美味,每天凌晨他们载着新鲜的蔬菜运往澳门,用火热的劳动唤醒两座沉睡的城市……

食物的味道,包容万象、变化万千,浸透着百年历史的厚重之味,也展现着焕然新生的融合之姿。一座城市的味道,其变化的背后更是一部流淌着的人类迁徙史,也是城市故事的生动讲述者——从传统的粤式之味,到百年前的外来风情,再到新时期的融合滋味。在“一国两制”制度下,澳门的城市味觉不断变化,恰恰折射出当下蓬勃发展、自信包容的城市灵魂。

这份变化,既在风味之中,更在人群之内。每天晾晒虾酱的90岁老人,坚守着一份匠人精神,展现着澳门传统饮食文化之魂;年轻的小伙选择继承家业,成为晃记饼家的第四代传人,是澳门味觉的新力量;在土生葡人的家庭宴会上,摆满的是他们扎根澳门后的融合新味,也是他们用美食对新生活的赞美;疫情之下的鱼汤粉小店,一家人兢兢业业,是风雨同舟的温情相伴;百位厨师的一张大合影,既是澳门味道的硬核来源,也是澳门当下城市精神的真实体现。

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到多元文化的海纳百川,从东西交融的文明互鉴,到南味北上的文化交流,从人们火热的生活之歌,到一座城市的古今交响,《澳门之味》从美食出发讲述充满烟火气澳门故事,用饱含人情味的一道道美食,展现新时代澳门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生动的生活样态,用贴近生活的创作手法、充满人文温度的叙事手法,将故事从舌尖直抵观众心尖。

为人民放歌,用老百姓的真实体验庆祝澳门回归

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也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澳门特区相关机构合作制作的《澳门之味》立足于时代之变,在创作观念和制作模式上大胆创新,成功地打造出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的文艺作品。

在创作观念上,作品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取向,同时将澳门的近现代独特的历史脉络融入到真实故事中,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地讲述22年来在“一国两制”下普通百姓们的生活故事与澳门社会发展,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与时代主旋律。在充分发掘美食与物候、风俗、历史、时代之间的复杂关联的同时,创作团队在具体的叙事角度选择上大胆创新,真正地达到了让地方美食“破圈”“出圈”的效果。

在创作模式上,内地与澳门的创作团队充分发挥了各自特长,密切的合作确保了纪录片内容的推陈出新。《澳门之味》片中涉及到中文、葡萄牙语、英语、日语、法语、意大利语、泰语、缅甸语,以及粤语、四川话、广东乡村土话等方言。创作团队充分调动澳门当地各相关机构、协会,以及所有具备代表性的餐饮从业者的参与热情,克服了语言和文化障碍,逐步拓展创作思路。在创作过程中,澳门当地的创作团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片中几乎所有的4K航拍镜头,都由澳门本地的资深航拍师拍摄完成。澳门本土一中一西两支90后乐团,则为全片演奏了主题曲及配乐。

正是在不断突破和创新的过程中,《澳门之味》得以以美味美食为切入点,使外界走近澳门、了解澳门、爱上澳门。纪录片充分发挥了视听语言的优势,从一餐饭、一故事、一腔情出发,通过讲述一道道澳门美食诞生、流变、兴盛的过程以及美食背后的澳门故事、时代变迁,折射出厚重的历史积淀、多彩的文化交融和富有人文气息、蓬勃活力的时代精神。《澳门之味》从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层面入手,真实自然地反映出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经济的跨越发展、民生的持续改善、社会的和谐稳定、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作者:梁君健(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