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古代叙利亚、埃及等古代的近东地区,是最早文明的发源地。其中,叙利亚拥有3500多处古迹,犹如一座裸露在蓝天下的庞大博物馆。
马里古城的神庙、宫殿、雕像、滚印……闪烁着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特色;
埃勃拉的楔形文字泥板,青金石原石、亚麻织物……再现了距今4000年左右叙利亚熙熙攘攘的贸易景象;
世界文化遗产帕尔米拉古城的凯旋门、剧院、圆形竞技场……惊艳世人。
如果我们暂时不能亲临现场看看那些留在世间的遗珠,那就走进博物馆来一场沉浸式体验。
日前,“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启,183件(套)展品,以历史时间的流动为主线,讲述叙利亚从石器时代开始,历经青铜、铁器时代,走向希腊化、罗马和伊斯兰时代的历史进程。现在,请跟随红星新闻记者一起,在讲解员赖柔娇的带领下,一探究竟。
脑洞大!“记账本”新颖、记账方式妙
古叙利亚文明是近东文明的典型代表。“叙利亚古代文明精品展”展览了从50万年到近代的1516年,时间跨度很大。与中国历史发展相同的是,在这50万年间,叙利亚也历经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近代,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如果说,早在古叙利亚的旧石器时期,就出现了“记账本”,你相信吗?陶球,看上去是一颗暖黄色的小圆球,表面凹凸不平,像是大核桃,“这是乌鲁克文化的陶球,乌鲁克文化是苏美尔文明的重要代表,在那时,出现了城市和大规模的神庙和宫殿,人们需要向神庙献祭物品,而神庙里的人为了方便记录货物,便开始使用这种陶球来记账。”赖柔娇介绍,陶球表面刻划的纹饰,代表献祭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如正在展出的这件陶球上刻划有六只羊,应为这批货物的物品与数量。“那时的陶球就像如今的记账货单,有防盗和防止篡改的作用。”赖柔娇说。
或许是为了更方便书写和携带,陶球逐渐演变成了数字泥板。正在展出的这件泥板纹饰中间刻划了一条蛇、两只鸟、两只青蛙,有专家推测,每个图形代表着不同的数字单位,如蛇代表100,鸟代表10,青蛙代表2或者5。古叙利亚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更为复杂的账目,因此这样的纹饰被认为是最早期的图画文字。
在展览中,有一件器物受到了游客围观,因为讲解牌上标注着刺猬型陶器,但看上去更像是一只陶猪。赖柔娇讲解道,这种刺猬形的容器,同样出自于乌鲁克文化。像这种动物形器皿在叙利亚可追溯至公元前7千年左右,在公元前4千年下半叶达到繁盛阶段,哈拉夫时期的遗址中曾出土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陶器。从这件文物可以看出,动物、鸟类或人类形状的象征性陶器并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是用于祭祀仪式。
美妆控!画眼线、连眉妆、穿蛋糕裙
在公元前3100左右,苏美尔人发现把铜和锡混合在一起后可以产生更为坚硬耐用的金属——青铜,于是,古叙利亚人由石器时代迈入了青铜器时代。要了解这一时代,需要先知道位于幼发拉底河中部的马里古城,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塞,因此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文物主要类型便是由雪花石膏雕刻而成的祭拜者雕像。
出土于马里古城遗址的祭拜者雕像,或许就是苏美尔人的形象,他们光头、大眼、双月连眉镶嵌青晶石、络腮胡,上身赤裸,下身穿着像蛋糕花边一样的绵羊皮裙子。赖柔娇说,“这些雕像放置在神庙里,代表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同身份,有行政人员、记账员、办事员、和商人。”但无论是怎样的身份,从他们祭拜的姿势上,能代表着他们对神庙的虔诚。
旁边的一件女性雕像的头上,戴着球状装饰物,有专家推测是帽子或头冠。值得注意的是,她的眼睛和眉毛上,都镶嵌着宝石。为什么当时人们特别注重眼睛的装饰呢?原来,当时的人们有画眼线的习俗,不仅画眼线,还有专门的美妆工具!在一旁,还能看到鸟形泥塑眼膏容器。为什么要画眼线呢?这是由于苏美尔人信仰多神崇拜,他们崇拜日月山川、动物植物,并认为一切不能解释的现象都来自于神的旨意。而人眼能看到世界万物或许也是神的赋予,所以他们或许希望通过画眼线的方式来表达对眼睛的崇拜。
其实,在我国,也有眼睛崇拜——古蜀文明,无论是三星堆还是金沙遗址,均出现了相关文物。考古推测,古蜀人崇拜眼睛,或是由于文献记载的纵目蜀王蚕丛,也可能就是源自于太阳崇拜,因为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与眼睛给人类带来光明相似,太阳的确也是早期世界文化崇拜中共有的主题。
太有才!发明楔形文字、定制签名
爱美的古叙利亚人不仅在眼睛上做文章,到了青铜器时代中期,他们也开始打造首饰。
由于两河流域各区域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早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亚洲大陆就已经出现了国际贸易路线,其中以青金石贸易最著名,被称为“青金石之路”。这些阿富汗的装饰品被运往伊朗,在进行切片、加工之后再运往两河流域。正在展出的青金石项链,静默地发出蓝色的光,旁边两件非常精美的项链,分别由红玉髓、海贝、水晶、黄金制成,这些名贵珠宝的出现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是社会阶层高贵身份的象征。
装饰是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文字是源于对文化的追求,苏美尔文明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赖柔娇指着正在展出的楔形文字泥板讲解道,由于苏美尔人是在软性的泥板上书写,笔,则就地取材,使用两河流域盛产的芦苇杆。由于落笔的硬痕比较深,提笔的时候比较细,所以每一个笔画都呈现出一种长三角形。同时,因为这种长三角形很像木工用的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
有了文字,人们开始想办法用特有的方式留下自己的痕迹。于是,出现了两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物质遗产——滚印,所谓滚印,便是滚动使用的圆桶印章,而滚印的前身,则是旧石器时期用于记账的陶球。“滚印通过滚动的方式,可以出现连续复杂的图案,制作的材料有石灰石、象牙、水晶制等。”赖柔娇说,在实际使用中,滚印还承担了类似“签名”的功能,用于识别某人或者用来给货物、信件和官方文件做记号,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区域间的货物往来。
到了青铜时代晚期,叙利亚海上贸易往来繁盛,多元文化交融互通。
乌伽利特是腓尼基人建立的一座古老城市,在乌伽里特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楔形文字泥板,泥板所记载的内容包括神学、天文学、诗歌、乐谱等。因此,它被认为是叙利亚考古中的三大明珠之一。不过,这一时期距离青铜器时代中期出现的楔形文字时期大约有1000多年。赖柔娇说,“这时,乌伽利特人将楔形文字从之前的1000多个表意文字简化成了30个表音字母,与英文需要通过26个不同字母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发音的文字相似。被认为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也是叙利亚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
很精美!宫廷装饰、P图雕像……
到青铜时代晚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海上民族的入侵,两河流域原有的一些城邦和部落衰落,如乌伽里特。同时,也有却因此崛起的亚述。在新亚述时期,国王纳西尔帕二世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并用浮雕装饰宫殿。因此,亚述的宫殿艺术和浮雕艺术是彰显他荣耀和霸业的最佳载体。从展览文物——亚述国王和马车浮雕上,可以看到国王手握权杖,站在马车之上,而人物形象被放大,马车则被缩小,这样的形式应该是用于表现国王的高大威严。同时,这类浮雕也体现了亚述浮雕基本用于通过描述军事、战争、国王狩猎等跟君主有关的画面,表达对君主歌功颂德的特点。
我们所熟悉的人面狮身像,其实还有两种形态——羊首狮身和鹰首狮身,他们被称为斯芬克斯,是古代欧亚地区重要的艺术主题,最初源于埃及神话,随后传播到两河流域、爱琴海、中亚,以及中国楼兰等地区。本次展览中的这件斯芬克斯雕塑中,刻画着两只面对面的羊头狮身,中间立着一株神圣的植物。整件物品看上去很精美,雕刻工艺成熟精致。
到了罗马时期,有一些令人称绝的文物——石灰石墓葬石雕。在展厅内,有一大块区域放置了几件石灰石雕像,这些文物出土于帕尔米拉古城的墓葬区,它是非常典型的罗马风格雕像。“我们可以看到,雕像刻划细腻,能清晰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身体形态,甚至衣服褶皱的流动感,这是罗马非常立体写实的雕塑风格。”赖柔娇说,这些雕像是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应该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做一个美化处理,与如今的P图技术类似。同时,通过雕像可以了解到当事人的服饰风格,比如这两位女性都带有头巾,其中一位手上还拿了两件纺锤,猜测她生前的职业可能是一位纺织女工。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