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非遗资源 服务当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2-01-22 10:44:57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7278次

广州积极开展非遗活化工作,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转化为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优质资源。

  广州日报讯 据悉,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激活传统——广州非遗活化成果展”将于明日在广州塔一层大厅拉开帷幕,多方位展示近年来广州非遗活化利用成果,并将陪同广大市民游客共度虎年新春佳节,展览活动将持续至3月底。

  推动非遗资源数字化

  广州积极开展非遗活化工作。十年前广州就率先开始推动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自2012年至今,广州已经先后拍摄制作六批49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历史资料片,基本覆盖所有国家级和部分年纪较大的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广州非遗研究和传播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2014年开始了古琴艺术(岭南派)项目的数字化采集工作,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弹奏、斫制、传承教学、藏琴、雅集等五大部分,还成功挖掘出一批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岭南派琴歌,录制了省级传承人谢东笑现场讲解演示岭南传曲和新创弦歌的音像数据。同时,将大量粤剧剧本进行数字化转换和保存,并组织开展“粤剧记忆访谈”,通过拍摄访谈老艺人、老观众、老媒体人等,尽力留下一切和粤剧有关的尘封记忆,现已录制影像资料近百小时。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利用“非遗+短视频平台”,建设常态化运作、多维度传播的“抖音广州非遗馆”。通过话题、聚合页、流量池、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媒体传播手段,探索非遗传播新方式、新亮点,让更多人看到广州非遗,认识广州非遗。

  拓展非遗艺术展演方式

  人类非遗代表作粤剧项目保护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充分利用院藏粤剧剧目古本,与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整理、研究和复排。自2016年以来,先后成功复排了《审死官》《虎将马超》《罗通扫北》等传统剧目,通过复排古本剧目恢复传统粤剧的行当艺术,考察粤剧剧目流变追溯粤剧演剧生态变迁,将粤剧的传统经典剧目再现于粤剧舞台,让观众感受到粤剧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广州还推出了多部由同名粤剧改编的粤剧电影,其中由粤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欧凯明等领衔主演的《刑场上的婚礼》《南越宫词》等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获得最佳戏曲片奖,很好地拓展了粤剧艺术发展空间,激发了粤剧的传统活力。

  由广州推出的中国第一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醒·狮》,将传统舞蹈、南派武术、广东音乐等非遗项目与舞台艺术融为一体,将非遗以全新的形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之“醒”。该舞剧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将非遗进行年轻化表达

  广州积极推动非遗与网络企业、科技企业跨界合作,通过新技术让非遗拥有更具活力的展现方式,非遗则成为新技术应用的优质内容,实现科技与非遗相互赋能,并在年轻群体中成为风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与科技企业合作进行非遗醒狮“科技+”的大胆尝试,开发全球首款醒狮体感机器人,实现操纵者与醒狮机器人毫秒级的响应;不仅有酷炫的醒狮外观形象,还可以敲锣打鼓、擂台上对垒,实现真正的“狮王争霸”。

  同时,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也在不断自我探索创新表达方式。如:越秀区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行花街与曲艺说唱艺术相结合后搬上舞台,充分展示了“传统非遗+流行文化”的创新融合。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创作了广绣虎年红包以及虎年双面绣摆件“虎虎生威”,并结合现代潮流,设计推出广绣台灯、广绣首饰盒、广绣丝巾等系列文创作品,力争让广绣进入每家每户。

  联手地标聚集发展

  2020年8月,广州在荔湾区设立了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汇聚广州12家优秀非遗企业,打造集非遗大师工作室、体验互动、展示、培训和销售于一体的主题街区。作为广州首个非遗聚集区,永庆坊非遗街区在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引导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该街区成为市民游客品味广州百年老街市井气息、体验岭南文化艺术魅力的重要窗口。据统计,从非遗街区开业至今,永庆坊核心区日均客流19029人次。在疫情影响下,2021年1-11月,永庆坊接待游客687.63万人次,同比增长325.51%,多次受到央视、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关注和报道。据悉,广州第二条非遗街区——北京路非遗街区将于2022年6月开市。

  自2020年7月以来,非遗展览实现在广州塔长期不间断举办。仅2021年,就连续举办了“春·醒——醒狮精品展”“锦绣岭南——四大名绣当代精品邀请展”“记录我们的新时代——广州非遗新作品宣传展示”“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珠水孕新生——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展览”5场展览活动,让市民游客充分享受非遗之美,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积极开展非遗学术研究

  2021年12月2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举办了“粤剧传承与理论创新学术论坛”,并发布了《清代外销画中的戏曲史料研究》《粤剧传统排场研究》《粤剧唱腔音乐形态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等四部粤剧研究系列新专著。粤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惠英全力推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纂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系统翔实地以图、文、音、像四位一体的形式,记录了粤剧表演艺术的全貌。《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