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与口碑“倒悬”,国产剧陷入“热搜焦虑症”
发布时间:2022-03-29 08:04:42  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启哲  点击:4342次

盘点近期,几部原本被看好的都市剧都出现了收视热度与口碑的“倒悬”。中年情感剧《今生有你》除荧屏情侣时隔多年再合作外少了亮点;打着“悬疑”标签聚焦女性生活困境的《江照黎明》高开低走;紧接着围绕全职育儿的《我们的婚姻》尽管集结优质演员、踩中现实“痛点”,却刚摸着“及格线”;《相逢时节》更是因高密度的“狗血”情节,直接被网友吐槽为“正午阳光的失手”。究其根本,会发现这些剧似乎都陷入了收视热度KPI压力下的“热搜(网络话题)焦虑症”。

诚然,主创、平台惯于把话题当作炮制宣传热点、收视率爆点,而将其直接转化为戏剧冲突、台词进行粗暴拼贴和滥用,则过犹不及。这样一来,不仅没能实现社会议题的深度讨论,更折损了文艺作品的美感与观赏性,徒留给观众“为爆而爆”、空洞喊话的糟糕印象。

网络有一个流行说法叫做“叠bu f f”。这个词从游戏术语衍生而来。“bu f f”即增强自身能力的“魔法”或“效果”,“叠bu f f”即通过叠加特技来实现对对手的伤害加成。在当下现实题材的创作语境里,“话题”似乎成为了主创眼中那个事半功倍的“bu f f”。相比于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事件的不断深挖和细腻勾画,更看重汇集当下所有热点话题的拼盘式故事汇——也就是通过叠加话题的“bu f f”,来给观众带来持续而密集的观赏刺激,使得观众欲罢不能,并通过话题设置,进而始终能够停留在社交平台的热搜之上。

是聚焦热点话题错了吗?当然不是。紧扣热点原本是现实题材的本分。集聚众多话题元素令每个角色都摆脱了“工具人”属性,其个性与形象都更加丰满;但如果是不顾主题、不顾社会现实、不顾文艺作品美感地一味添加,那么不但每一个话题无法得到深入探讨,更是影响观众欣赏。正如偶像恋爱剧撒糖多了齁得慌,负面、狗血情节浓度过高同样会起反作用。

比如《江照黎明》的编剧自言该剧是“写给女性们的告白信”,可这封“告白信”却只见悲情绝望,不见温暖告白。剧中,女性配角余虹不仅是主线中歇斯底里的“第三者”,同时还负责展现“重男轻女”原生家庭对女性造成的创伤;女主角母亲既是丈夫早亡、女儿惨死反被污名化的“受害者”,又是诱导女儿接受不幸福婚姻的间接“加害者”。最离谱的还是女主角。其丈夫集家暴、出轨、赌博,乃至杀妻骗保等问题于一身,杀妻手段更是汇集近两年社会案件中的各种要素。“热搜焦虑症”影响下,主创似乎只顾着渲染压抑窒息的氛围,全然没有给出有力的反思与温情的关怀。

再比如《我们的婚姻》,其底色倒是转化为轻喜剧,使得观剧体验轻松不少。可主创的“热搜焦虑症”则再一次阻碍了“倡导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育儿责任”这一主题的传递。相比于《江照黎明》将话题作为戏剧冲突的高浓度调配,《我们的婚姻》更加偷懒,其直接将网络热点话题讨论作为台词粗暴呈现。观众看到的,不再是生活中夫妻友人间的日常对话,而是围绕男女家庭分工的辩论拉力赛。主创自以为能够引爆舆论的“女性自强宣言”,不过是照搬热搜话题下的“高赞评论”,是众多网友智慧的结晶。置于电视剧语境下,或许能换得弹幕一句“干得漂亮”的即时爽感。可稍微仔细回味,就会发现编剧“热搜焦虑症”下的偷懒和狡猾——剧本创作沦为网络热评的拼贴展览。

“话题焦虑症”归根结底是“收视率焦虑症”,是“流量焦虑症”。这份“焦虑”并非关切社会现实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反而处处透露着猛戳大众“痛点”换取经济收益的投机与算计。可面对当下国产剧现实题材比例、品质大幅提升,接连出现《对手》《开端》《人世间》众多“优等生”的这一趋势,主创与制播平台就应清醒认识到,在好剧的滋养下,国内观众审美水平逐步提升,因而对瑕疵短板更为敏感。

单凭小聪明“叠话题bu f f”即便短时奏效,也极度透支观众好感信任,迟早会被淘汰。要知道,深入生活、紧贴现实,绝不是趴在电脑桌前搜刮热搜话题。要知道,要实现对话题深刻体察与价值引领,绝不是靠那些抽象成戏剧符号的随性拼贴,以及角色站在道德文明制高点的发泄式宣言就能完成的。那些长不过十几字的热搜话题背后,不是流量的狂欢,其凝结着的,是万千家庭的酸甜苦辣;那些高赞热评的字里行间,不是狗血奇情,其郑重记录的,是每一个个体努力生活的鲜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