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延安:借助红色文旅 发展聚魂凝力
发布时间:2022-06-03 11:55: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admin  点击:2294次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呀,革命圣地——延安!”当年,一句“我要去延安”让无数仁人志士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如今,陕西延安在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加快文旅融合,让革命遗迹与红色文化成为旅游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鲜明注脚,用产业和项目带动发展,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续写时代发展新篇章。

  “今年,我们要以建设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为抓手,发挥红色旅游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引领县域文旅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继续深化文旅行业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表示。

  近年来,延安不断创新演出方式,创排红色演艺剧目,多台优秀舞台剧目和沉浸式演艺项目大获好评,让来延安旅游的群众感受革命的热血与激情。

  红色主题文化秀《延安 延安》创新性地选择“秀”这一现代表达方式来展现延安精神,让观众在恢弘的场景中领略革命青年的满腔热血。自2016年首演至今,逾100万海内外游客观看了演出,成为延安旅游市场的一张亮丽名片。情景剧《再回延安》更是不遗余力地打造极致观赏体验。

  此外,2021年,延安借建党百年契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心打造情景音画课程《张思德“为人民服务”》《战士》、情景教学“陕北说书”、体验教学纺线及打草鞋,为全国党员领导干部来延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载体。

  项目投资是构建红色旅游宏伟蓝图的基石,也是红色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2021年6月,延安红色主题文化和旅游项目——延安红街开街,这是延安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一次新尝试。1.5公里的街道汇集了148家商户。走进延安红街,红色讲堂、沉浸式演艺、长征步道等旅游体验项目令游客目不暇接。该街区是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商旅街区,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延安红街作为红色旅游增量创新的典型范例,实现了红色旅游表达方式和游客体验感的创新。”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记者从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1年,延安积极实施延安红街、圣地河谷金延安等13个市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年度投资66.5亿元;协调甘泉大峡谷旅游建设等5个项目发行文旅专项债券3.98亿元。牵头组建全市文旅产业招商专班,精选储备招商项目38个,对外开展项目推介及招商活动12批次,全年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12亿元;落地项目4个,落地资金2.425亿元。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近年来,延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断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把农耕活动、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走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有件大好事,咱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啦。”去年8月,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镇佛道坪村党支部书记马保龙向村民宣布这一喜讯。延安共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277处散落在各区县,在延安红色旅游的持续带动下,人们对红色旅游的热情不断提升,革命旧址周边乡村也引来游客打卡,红火的乡村游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延安宝塔区内的多个村镇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乡村旅游与现代乡土文化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据悉,延安宝塔区目前已成功创建4个旅游特色名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7个休闲娱乐山庄,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旅游收入稳步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宝塔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早在10多年前我们就实施了整村移民搬迁。村民搬进新居,旧窑洞就闲置下来了,我们将保存相对完好的旧窑洞改造成民宿。”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党支部书记王年军说。窑洞民宿集群内部是舒适惬意的星级配套,外部是传统古朴的窑洞,让人们“回归乡村、回味乡愁”。“民宿项目的开发,盘活了闲置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创造了就业岗位,撬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王年军说。

  在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方面,佛道坪村也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该村通过充分挖掘陕北窑洞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窑洞和民居院落,开发了民俗度假酒店、佛道岭森林养生运动公园、毛家古寨等项目,实现了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

  佛道坪村和赵家岸村的发展变化是延安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如今,延安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带动周边村镇已然形成集红色文化培训、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突出延安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吸引力,坚持打造‘民族圣地,红色延安’品牌形象,发挥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狠抓旅游项目建设、狠抓行业服务质量提升、狠抓旅游品牌打造,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马东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