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靠自然环境更靠法治环境
发布时间:2022-08-06 14:08:46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4373次

  最近,云南再现导游强制购物事件。据澎湃新闻报道,游客刘敏(化名)和朋友报名参加了一个6天5晚的云南旅游团。在参团之前,她曾询问工作人员该旅游团是否需要购物,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团不是购物团。但在旅游过程中,导游要挟游客:知道他们的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不购物将追回旅行费差价。还为游客划分购物消费层级:工薪阶层必须消费3000元至8000元,白领阶层必须消费8000元至2万元。

  强制购物虽不新鲜,却屡禁不止。2018年6月,也是在云南景洪,一名导游一路辱骂威胁游客购物,视频曝光被追究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款2000元,成为处罚黑导游强迫交易典型案例。唯利是图的导游和商家,什么话都说得出。这一次被曝光的黑导游也是如此,与那位入刑的女导游相比毫不逊色,言语讽刺、威胁恐吓。针对舆论危机,云南省文旅厅相关部门回应称目前正在调查取证,一旦查实将顶格处理。

  事实上,强买强卖的现象,并非某个地方独有,可以说是旅游业的顽疾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有关导游要承担首要责任。接二连三曝光的“宰客”“强制消费”的惨痛经历,让一些地方的旅游业深陷信任危机。要知道,一个差评或许会带来亿万损失。那些导游中的“害群之马”,为了一己私利,重复强制购物的套路,损害旅游业的整体利益,应该受到旅游从业人员的同声谴责。

  另外,旅游目的地的声誉管理,不能仅在危机发生后,更应该着眼于危机发生前。首先,应该把事后处理变为事前监管,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游客的权益。尤其是在旅游业复苏之际更应该以重拳治理顽疾,不让旅游业再次跌倒。同时,对于此类事件,主管部门不能发生一起处理一起,而要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找对病根寻求到根治的方法,强迫购物消费的旅游顽疾只会不断给游客添堵。

  再深究下去,“低价团”曾被多次曝光和处理,不论是媒体还是旅游主管部门都在宣介,反复提醒游客不要在价格上贪便宜,而中了“低价团”套路。可现实中,黑心业者套路不停,游客中招不断。细究其因,与其说是强买强卖的旅游业顽疾积重难返,不如说是不少旅游业者对低价竞争、以返佣为获利主渠道的路径依赖太深。

  旅游业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经历疫情的考验,旅游业从业者在坚守之下,都在努力寻找生存自救之路。旅游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心理都经历了一个重塑升级的过程,但这个升级,对于从业者来说绝不是变相把强制消费、“低价团”等杀鸡取卵式的经营模式“细化深耕”。

  游客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变化以及旅游业的生存自救行动,在倒逼旅游行业主动适应新挑战。旅游业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购,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旅游业既不能靠强买强卖的一锤子买卖,也不能单纯靠山靠水靠老祖宗的文化遗存赏饭,出路何在?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发挥现代人的聪明才智与丰富的想象力,拓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品位,拓宽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产业由量变到质变,挺直腰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句话,将旅游变成阳光下的生意,才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