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口袋公园”多些乡土味
发布时间:2022-08-30 13:59: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admin  点击:7767次

  如果留意,你会发现,无论是你常年居住还是出差、旅游抵达的城市,近些年“冒”出来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顾名思义,这类公园往往小巧多样,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之间,是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因其环境优美、免费开放、就近方便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使得城市公共绿地愈加稀缺。为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每个省区市力争年内建成不少于40个“口袋公园”(新疆、西藏等地可结合实际确定建设计划)。

  通知在“口袋公园”选址、设计和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设计和建设上,要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这无疑提醒“口袋公园”建设,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景观“洋化”而盲目引种外来的“名木花草”,导致“水土不服”、劳民伤财,而是要在风貌景观设计和建设上因地制宜,尽量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体现一草一木“土生土长”的地域特色,保留让周边居民感到熟悉亲切的乡土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因此,各地“口袋公园”建设,除了要在山水生态上努力保持“原真性”外,不妨在景观设计上保留或植入一些蕴含当地历史文化、反映周边环境变迁、唤起百姓生活记忆、具有浓郁乡土味的人文元素,并以与整体景观风貌适宜相融的载体和形式呈现,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同时,要结合周边居民实际需求,在“口袋公园”内合理配置充电、无线网络、体育休闲等设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使公园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各地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要锚定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尽享诗意栖居的目标,笃行实干;要因地制宜、彰显本土特色,谨防“崇洋媚外”或“千园一面”。同时,要注重提升服务性、便民性,真正建设一批“开门见绿、出门见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让群众舒心满意的“口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