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央视新闻点名批评虎牙、斗鱼两大平台借免费网课向学生推广网游,引发关注。随后,两家平台均回应称,相关广告已全部下线,已开启“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下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购买兑换、弹幕评论、视频直播等互动性操作。由此,有关直播平台是否适合教育功能的争议再次被提起。那么,直播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到底存在哪些难题?这些问题凸显了在线教育的缺陷还是直播行业的宿疾?如果想要推动“直播平台+在线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疫情推动下,直播平台加速布局在线教育领域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一时间,全国有上亿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上课。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快手、抖音、虎牙、斗鱼等各大直播平台纷纷向中小学生开放了直播教学功能,开始积极布局在线教育领域。
虎牙推出的“一起学”业务包括了针对中小学生的直播课堂及在线教育课程,同时还有针对成年用户的兴趣教育、成人教育等课程,以及编程、舞蹈、绘画等兴趣类课程,依托直播行业的技术及运营优势,打造全新在线教育模式。
斗鱼推出了“虽停课,不停学”计划。该计划包括对直播授课的师生与院校提供直播使用指引,为相关直播间提供绿色护航等,联合教育机构开通网络课程直播+录播。据斗鱼方面公布的数据,疫情前期,斗鱼在线教育板块每日最多新增3000个直播间,直播间活跃开播量环比增长7倍。
优酷直播发起“在家上课”计划,包括公开课和小班课两种形式。计划启动后,有300多家教育机构、触达上百万名教师,每天直播上千场课程。
直播平台用于教学途径,过度商业化问题凸显
直播平台成为一些中小学网课直播平台的转型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其并非专业的教育会议工具,直播平台提供教育服务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平台通过“擦边球”方式吸引流量。据报道,一名中学生在斗鱼直播本来打算查看网课更新情况,却发现斗鱼教育专区右侧栏目更新上线成语音互动,不但有“甜甜的少女音”,还有“实时语音男女交友”。这种以在线教育的名义,通过香艳主播、热门游戏等内容打“擦边球”吸引流量的行为,引发舆论担忧。
借在线教育名义推广平台业务。比如,此次被央视点名的虎牙直播,打开APP后,首先弹出的是各种网游的兴趣选项,学习栏目被放在最后。有记者调查发现,用户要想点击“一起学”板块,需要手动翻页,交友、颜值、二次元等内容也不得不浏览。而在免费网课页面中,也有大量经过包装的游戏广告。此外,在虎牙直播的PC端也存在网游广告。据悉,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斗鱼平台。
对于以游戏、娱乐等项目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直播平台而言,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考虑到直播平台也需要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出现游戏等广告内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要将在线教育视作一项长期耕耘的领域,就应将教育板块与其他娱乐性板块进行区分,应充分考虑到该板块客户群体与所需服务的特殊性,对教育板块进行持续深入清理,优化产品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健康的服务。正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所言,斗鱼、虎牙此次将游戏等广告插入上网课渠道,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平台需要分辨不同的场合,对商业化进行平衡。
“直播平台+在线教育”,难点在哪?
网络直播平台进军在线教育领域,有几点现实困难需要正视:
一是,网络直播平台尚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哪些平台可以开网课、哪些平台不可以,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以社交、游戏类为主业的网络平台开设在线教育板块存在法律监管的空白,一定程度上也等同于没有法律武器的保护,也就意味着,未来这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会损害各方参与者的利益。
二是,网络直播牵涉的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打赏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腾讯、网易等公司曾因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被多次批评,事后均上线了相对严格的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措施,比如“人脸认证+实名认证”等。不过在游戏直播平台方面,目前主要措施是推出“青少年模式”,但效果并不明显。登录平台后,在匿名情况下,也可以看到所有内容。如何更好地防止未成年人上网课时被游戏诱惑,也是游戏直播平台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是,“直播平台+在线教育”尚未有比较理想的盈利模式。尽管疫情期间,直播平台与教育结合的模式比较火爆,但鲜有“盈利”一说。当然,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对于这种模式的考量更看重的是公益价值,但是对于追逐商业利益的直播平台而言,没有稳定盈利的支撑,或不再提供该项服务,或出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以教育的名义获取流量,丧失在线教育功能。而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这一模式的发展还要深入探讨。
四是,在线教育模式存在的发展难题。近些年,伴随在线教育模式的兴起,相关发展问题也时常见诸网络。自2018年以来,为治理在线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先后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学习类APP中严禁色情暴力、网络游戏等行为。而在相关规定中,对社交类直播平台,开设在线教育的板块是否属于“学习类APP”尚未明确定义。在线教育模块上线此类直播平台,平台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包括《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内的相关法律应如何有效发挥对在线教育板块的管理效用、如何得到落实等问题需要做好规划。如果“互联网+教育”没有进入规范、法治的发展轨道,对青少年的教育与身心健康而言,存在巨大的隐患。
规范“直播平台+在线教育”发展模式 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这些本来以游戏、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直播平台是否不适合教育功能呢?也不尽然。
一则,在线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来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当下,在线教育借助已经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网络直播平台,有助于缩短其发展周期,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二则,对于直播行业而言,为教育事业服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社会价值,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因而,这两者的结合,理论上可以实现双赢。任何新事物都会经历磨合阶段,暴露的各种问题也不应作为被彻底否定的理由,尝试规范发展模式,推动直播与教育更好结合或许更有意义。
对于政府而言,应尽快完善相关管理规定与法律法规。比如,加强平台管理者责任机制。很多平台以盈利为导向,在平台发布并传播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内容,而忽视这些内容对于青少年而言是否合适甚至有害。可以尝试设置平台管理者责任机制,一旦发生违规问题,追责到人,以此加强平台内容审核的力度。
对于网络直播平台而言,一方面,应主动履行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莫把网课、网络教育作为给自己增加流量的“伎俩”;另一方面,应加强在线教育板块的内容审核。与网课内容相关的版面,相应的推荐模块应该通过人工审核而与智能算法的方式,显著地区分开来。与此同时,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青少年沉迷网游、打赏等话题,平台应多与包括用户、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各方进行沟通,了解市场需求、把握行为准则。对于巨大的在线教育市场需求,网络直播平台可以通过探索健康可行的盈利模式,实现名利双收的目标,而不应以其名谋私利,更不可身试法,对于自身乃至行业发展都有害无利。
对于学校来说,不但应提升教师的直播授课能力,还要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思想教育力度。直播教学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互动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育直播的受众大部分是学习者,如果教学内容不规范,将会对学习者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多注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抵制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弱化网络直播平台对在线教育的消极影响。
(作者: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 朱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