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纷纷点亮“夜经济”,激活消费新空间。辽宁沈阳更是从战略考量促进夜经济发展,激发实体店活力、促进消费升级、带动灵活就业。沈阳的夜市,不仅有涌动的人潮、绚丽的灯光、热闹的烟火气,更有夜游、夜娱、夜读、夜赏等诸多夜文化新业态,共同焕发着夜经济的新活力。沈阳夜间的热闹变化,从何而来?
熙熙攘攘的中街、音乐劲爆的太原街、时尚新潮的铁西文创园、古色古香的老北市……入夜更美丽,越夜越嗨皮。没错,这是当下充满动感的辽宁沈阳。
这个夏天,沈阳“夜经济”活跃了起来。6月至10月,沈阳市组织开展“沈水之阳 夏夜未央”夜经济主题活动,全面激发夜间消费活力。以往习惯晚上宅在家中的市民现在走出来了。多种新奇有趣的体验,成为人们追捧的新风潮。
除了撩动舌尖的各种美食汇,夜间观影、不打烊书店、小剧场、音乐节、夜间露营、灯光球场等全方位夜场景,将沈阳变成五彩缤纷的欢乐城。
呵护夜经济,点燃热消费,融合夜文化,点亮夜生活。沈阳市文旅产业大会近日发布消息,倡导文博场所、城市书店夜间相应延时,引导购物中心、汽车4S店、商场、超市、餐饮等消费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开展自然闭店、不打烊等夜间促销活动,培育发展24小时经济示范区。
从齿颊留香到活色生香
从哪儿说起呢?就从沈阳人爱吃的鸡架说起吧。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跑出沈阳。”自带幽默天分的沈阳人,三句话就能抖个包袱。的确,沈阳人对这种实惠小吃有独特偏爱。沈阳的鸡架独树一帜、全国有名,熏酱卤煎炒炸,口味无所不包。
就在沈阳铁西区热闹的“西红市”集上,专门开了个“鸡架博物馆”,7家各具特色的鸡架品牌店肩并肩一溜儿排开。和普通博物馆不同,这里的每个展品都可以吃掉或打包带走。
“我来个吊烧椒麻味儿的。”
“好嘞。”
一整只鸡架被快速拆分,王宇波用纸盒装好,双手递给顾客。眼瞅几个大盘中上百个鸡架被迅速抢光,王宇波无奈地向后面排队的顾客说抱歉。当晚,王宇波因备货不足只好提前收摊。王宇波是“西红市”旁边万象汇商场内“奉天小馆”的伙计。商场内,这家沈阳风味餐厅也十分火爆,顾客如果不预约,就得搬个凳子耐心排长队。
“你有没有发现,咱沈阳的夜市很多傍着商场开,这是为什么?”铁西万象汇商场相关负责人孙佳琦见面先问了记者一个问题。
“食品卫生更让人放心呗。”孙佳琦自问自答,“西红市”集所有商铺都由商场运营方招募、遴选,不少商场内品牌餐饮店会出场直营。如果被查出不卫生的情况,店铺要负责到底。“即使夜市散摊走人,店面也跑不了。”
“很多细节不可小看,夜市食品加工都用封装纯净水。”铁西区商务局副局长佟兴旺认为,从夜市商铺准入这一关就要严格把关定位,“西红市”集在招商阶段就特意搜寻小吃中的大品牌。
说起选商心得,和平区老北市商业重构项目负责人张远义坐在老北市街头与记者聊了起来。
说起张远义,这人可不简单。他有本事让几百年的老北市重新火起来。和平区下决心改造老北市,一眼就“叨”中了他。因为他在西部大城市实操过,有激活老商街老字号的经验。
“想要紧紧抓住游客,夜市得有‘独家配方’。”张远义总结了几条“干货”:第一,商铺好不好由口碑说了算。张远义带团队赴全国各地招商,精选名小吃特别是老字号;第二,商铺留不留由顾客说了算。老北市召开行业品鉴大会,顾客通过试吃来投票;第三,商铺旺不旺由能人说了算。市场采取联营扣点模式,商家没有资金不要紧,拎包即可开张。
仅靠这些,距离“沈阳夜经济地标”的设定目标还远远不够。先恢复一些元素,比如老北市“五行八作”的老建筑和皇寺庙会的“撂地杂耍”,修葺如旧,古色古香,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4A级景点;再新添一些元素,比如百余项江湖手艺等非遗展演,加上新媒体直播矩阵,齿颊留香被直播展现得活色生香。“这些核心竞争力是别人偷不走、学不来的。省委领导都夸老北市是辽宁做得比较成功的文旅IP。”张远义颇为自得。
薄施粉黛着纱裙,轻罗小扇扑流萤。夏夜,老北市小街小巷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时时可见身着汉服的姑娘衣袂飘飘。街头一家国风服饰体验馆正向游客租售各式汉服,还提供专业妆发造型。在这里沉浸式游玩体验,古韵国风与潮流文化毫不违和。
夜经济到底热不热闹,数据会说话。今年以来,老北市客流量、营业额不断攀升,线上浏览关注量超22亿次,线下游客量单日高峰超50万人次;229家商铺中93%盈利实现超预期。再看沈阳市,今年端午节3天假期共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30亿元,同比增长417%。沈阳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夜经济把游客“流量”变成“留量”,日客流量峰值达158万人。沈阳也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全国夜经济“十佳城市”。
热经济离不开热心人
“一回到家乡就浑身得劲。”在沈阳籍小品演员贾冰眼里,给文旅经济加油鼓劲的沈阳干部都蛮拼的。
节假日,如果在沈阳的景区、商街偶遇区长给大家作导游解说不用惊讶。沈阳市各区县书记、区长纷纷为沈阳代言,向游客推介沈阳的美景、美食。
端午节当晚,和平区委宣传部部长佟颖在太原街发放夜经济导图,“夜市个体工商户多,白天备货,晚上支摊,很不容易,我们身为干部能帮一把是一把”。
在“西红市”集网红打卡点,铁西区副区长张悦跟记者聊了很长时间。原来,夜市不是“想开就开”那么随性,沈阳各区都有夜市申办规范流程及负面清单。比如安全方面有一条铁律:不许明火烧烤、烹饪,用电炉取代。为引导夜市避免同质化,政府还召开夜经济发展论坛,从规划设计源头考虑错位发展,这边主打时尚潮流,那边主打亲民接地气。围绕一个夜市进行可行性论证,政府要召开两次常务会,联动10多个部门现场把脉,包括点位选择、交通分流、购买力评估、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逐个过筛子。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行政执法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安保刷存在感,市民就有安全感。巡街执勤人员十分辛苦,夜市开到多晚,他们就陪到多晚。”张悦说,要为活跃夜经济的所有幕后英雄点赞。
“就夜市而言,并非多多益善,也有一些夜市开张不久就闭市了。定位模糊或地段偏远,车位不足或交通不便,都能决定夜市的生死。”沈河区商务局局长赵琪举例,为解决中心城区夜市停车泊位紧张的难题,沈河区政府等机关大院夜间全部免费开放停车。政府职能部门为夜市操心的地方多是暖心的细节:摆多少垃圾箱,有没有共享充电宝,电源线路是否防水……
夜经济既要热闹也要规范。“这个尺度不好把握。”赵琪感慨道。彩塔街夜市是多年自发形成的老夜市,周边没有停车位,夜市噪声问题常遭到周围居民投诉。政府想迁址改造,但业户不干。最终,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低租金的诚意换来业户对规范管理的支持,“政府‘摁’住摊位租金,10多年没涨过价”。
八方托举夜市为了啥?关键是夜市可以实现三“动”。
夜市撬动夜经济。“夜市不光有小吃小喝,像宝马汽车这样的大件都开进了夜市尝试‘夜销’。”沈阳嘉里城商场推广部负责人金恩子说,商场和旁边的歇马夜市形成了联动互促。夜市开市第一年就带动商场客流量和销售额增长53%、16%。
夜市牵动区域经济。临近晚上9点,辽宁黑山县的干部王磊还在歇马夜市吆喝“黑山好物”,“咱黑山特产的黑花生,沙土地生长,不含黄曲霉素,拿好东西‘练摊’咱有底气”。夜市上,还有多个县区的干部和经销商像王磊一样卖力。中国鹿乡西丰县运来梅花鹿在沈阳各大夜市与市民互动。辽宁好物不怕“锦衣夜行”,夜市成了夜展台,常常有爆款热销的惊喜。
夜市带动实体店突围。“夜市拓展了线下消费场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业态复苏。”沈阳中街益田假日商场负责人原来愁招商难,现在眉头舒展了。该商场把地下一层改造为沈阳首家室内露营街区,烧烤、酒吧带来了火爆人气,使这里成为24小时经济示范点。仅在沈河区就有333家24小时不打烊的实体店,它们和夜市一同构成城市的不眠风景线。
万般努力只为呵护“小”,这里的“小”指的是小摊小商小贩。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税务分局负责人说,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放水养鱼”,针对夜市出台包括税收方面等综合鼓励政策,给浅尝创业滋味的年轻人创造低成本试错的机会,对扩大灵活就业也算添把火。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沈阳夜市街区店铺数量达到1.2万个,带动就业人数6.3万人。
努力就有收获,用铁西区老工人陈振柏的话说,锯响就有末。铁西区“西红市”集获得东北夜市唯一的“夜莺奖”;和平区老北市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沈河区跻身夜经济全国影响力20强县区……
夜文化赋能新业态
“承蒙大家不弃,我给大家来一段……”端午节当晚,88岁的相声界前辈杨振华压轴表演单口相声,满座的鼎泰茶社内笑语掌声一片。
华灯初上,对在沈阳中街夜市逛累的人们而言,后续新节目刚刚开场。步入鼎泰茶社听听奉天落子、京韵大鼓,或迈进“古城遇书房”捧读一本书,或是在商场楼上的“搞笑圈”与主持人面对面互动……沈河区委宣传部部长代丽说,当夜经济有了文化浸润,夜宵、夜购等物质消费场景便升级为夜游、夜娱、夜读、夜赏等精神文化体验,并赋能催生新业态。沈河区乘势发展数字文娱、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音乐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大5G、智能交互、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文化创意场景的应用,夜经济产业链也由此拉长。
“我是‘搞笑圈’主理人刘海斌。”“我是‘4+2’野外露营主理人王逸楠。”“我们在推销一种年轻、时尚的生活方式。”将幽默做成一门生意,将沉浸式体验变成一种产业。这不禁让人感慨,年轻新锐的“手劲真足”,将夜经济与夜文化创新糅合在一起,竟能产生让人惊喜的魅力。
“你可以近距离跟随演员进入故事线,而不是在台下当观众。”《幡灵迷境》宣传策划人白金鑫子在介绍国内首部大型浸入式戏剧吸引年轻人的特别之处。记者看到,百余名年轻观众排长队等待跟随心仪的剧中角色,一起在4000平方米的演出实景中浸入剧情,感受悲喜。388元的最低票价可不便宜,但拦不住拥趸的心,不少粉丝专程坐飞机来沈阳体验剧情,只为一观全貌。
在屋顶的空中球场踢一场球,在音乐喷泉构成的水幕背景下看个大片,在工业遗存的旧厂房中观赏非遗技艺。铁西区委宣传部部长杨鑫雨分析,新玩法、新“夜”态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是夜文化赋能,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头好。夜经济主力人群是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喜欢在夜晚寻找快乐、释放压力。这在一些大众消费平台的夜经济消费统计中也得到了印证。
“抓住需求,丰富供给。”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壮野介绍,今年沈阳13个区、县(市)41条重点夜经济街区已全面开街,同步启动各具特色的夜经济主题活动,打造兼具国际范儿和烟火气的多元、时尚、潮流、沉浸式的夜经济场景100个以上。夜经济街区经营主体协同发力,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全时、全域、全场景的风华“夜宴”。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的夜经济和夜文化共同构筑了丰富的夜生活,显著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与文化企业家座谈时说,文化企业要加强文脉传承,深入挖掘沈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背后的深层次信息,丰富拓展文化展示空间,积极促进文商旅、文体娱、文科创融合,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努力塑造更多彰显城市文化形象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