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的一声尖锐哨响,划破了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篮球场上的夜空。前不久,在这个地处柳江之畔、被玉米地半包围的球场上,进行了2024年广西首届“华农稻香”杯和美乡村篮球总决赛(村BA),来自广西本土的乡镇球队“环江东兴”和“阳朔高田”展开激烈对抗。
“走步了!”裁判示意后,主持人宣布交换球权。现场的DJ也调皮地播放出一段“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的音乐,现场挤满看台的村民哄堂大笑。随后比赛继续进行,激烈的争夺中,震天锣鼓声里,观众们挥舞国旗,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
“我真的没有想到乡村的篮球运动普及得这么好,比赛也这么激烈,第一节就拿下了23分,打出了很高的水平。”现场嘉宾,前中国女子篮球队运动员、教练员,带领中国女篮获得过奥运会亚军的郑海霞说。
今年以来,广西先后举办了“和美乡村健康跑”(村跑)、农民趣味运动会、“华农稻香”杯和美乡村篮球总决赛(村BA)、大地流彩·农民体育文化展演季2024全国乡村乒乓球(村乒)邀请赛等面向农村居民的赛事。丰富多彩的乡村体育赛事接连举办,不仅带动村民参与全民健身,还推动了乡风文明,让他们的精神生活更为丰富。
村里参加体育活动的越来越多了
“在我开始每天打篮球后,我的朋友也受我影响,本来之前他们空闲时间都在打游戏,现在经常出来和我们一起打球。”今年9月参加“村BA”的贺州富阳队队员、24岁的徐建国说,自己读书时就喜欢打球,但是工作后却很久没有运动,“村BA”的举办让他重新回到了球场。为比赛训练时,甚至还带动了周围的朋友一起打球。
贺州富阳队的教练冯雷开了一个篮球俱乐部,他观察到,近年来“村BA”“万村农民篮球赛”等篮球赛事在广西推广后,来俱乐部学篮球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和孩子甚至一起上课学习。“广西2006年就组织了首届‘万村农民篮球赛’,报名的行政村达11112个,参赛人数超12万。这个比赛至今举办了8届,乡村篮球已经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再加上‘村BA’的助推,篮球运动在乡村越来越火爆。”冯雷说。
“现在打乒乓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要打,简直跟上班一样。”参加今年10月“村乒”的广西代表队领队覃士金说,自己体验到很多打乒乓球的好处,比如盯球可以锻炼观察能力,接球可以提高身体反应速度,一些动作还能让大脑思维更加敏捷。
42岁的覃士金家住广西横州市,家里种了一大片甘蔗。他每天上午在甘蔗地里忙碌,下午打一些小工或者准备农业用品,过了晚饭后,覃士金就拿着他的乒乓球拍,到村里的乒乓球桌和球友们切磋。“我打球10年了,见证了这些年乡村乒乓球的变化:打球的人越来越多,设施也越来越好。以前打球只有泥巴地里的水泥球桌,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基本上村村都有了玻璃钢球桌,还有了混凝土地面。”覃士金说。
不断升级的球桌给乒乓球爱好者们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乒乓球,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广西各地目前建成足球场地超过4000块,篮球场7.8万块,实现了乡乡有灯光球场、村村有健身设施。2018年以来筹措中央及自治区资金约16.5亿元,在全区城乡基层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2453个。建成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竞技和娱乐休憩等功能且达到一定规模的休闲体育类公园62个,Ⅲ类以上体育公园18个,建成健身步道6299公里。
打牌喝酒的变少了
“以前农闲时候,吃完晚饭不知道干吗,就和别人打牌、打麻将。”带队参加“村乒”的四川代表队教练倪宗科说。
今年60岁的倪宗科是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宝林镇的一个农民,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但是离开学校后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乒乓球,荒废了很多年,如今举办“村乒”,又找回了当初的热爱,农闲时也不去打牌、打麻将了,而是去球台“搓两板”。
围在球桌旁的不只是球友,还有许多不会打球的村民。倪宗科表示,自己被选为四川代表队队员,代表着整个村镇甚至整个四川的荣誉,大家看球、鼓劲、出点子,不亦乐乎。“现在有了专门为农民举办的乒乓球赛,我非常珍惜,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倪宗科说。
“现在村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需求也在升级,越来越多的村民放弃了以前的‘牌桌文化’,走出棋牌室,到外面锻炼身体。”四川省农民体育协会副秘书长罗秀梅说,带村民们参加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不仅能让他们与各地农民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当他们回到村里以后,也会对当地乡村体育的推广、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关注体育、参与体育。
广西也有类似的情况,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居民吴红荷观察到,自从镇上修了新篮球场、举办了比赛之后,平日里街上喝酒猜拳、打牌赌博的人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一到下午就往篮球场跑。“我的邻居还被选为队员参加这次比赛,经常去训练。”吴红荷说。
“乡村篮球赛让热爱篮球的乡村运动员有了比赛的平台,也能带动其他村民了解和加入篮球运动,提升村民的身心健康,给乡村带来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风气。”郑海霞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社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体育活动具有参与度高、活动内容多、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丰富多彩的乡村体育活动能够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精神力量,帮助其树立发展信心,改善懒散风气,革除落后观念,加快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进而有效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物质精神的双丰收
“我今天炒粉炒了100多锅了,忙都忙不过来。”白沙镇的篮球场旁,一位大爷负责炒粉,他的老伴接待客人、收拾餐桌,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从球赛中受益的不仅是大饱眼福的观众,还有球场周边的居民。在球场附近,一些当地居民摆起了小摊,出售烤肠、酱香饼、雪糕、玩具、柠檬茶、炒粉等。甚至有些摊位老板是专门从其他乡镇开车过来摆摊的。另外,篮球场周围还设置了丰收节美食评比、嗦螺蛳比赛等,以利用好比赛带来的人气,拉动消费。
“除了火热的赛事,我们还同步举办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乡村美食集市等活动,积极拓宽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特别是每次‘比赛夜’一结束,赛场周边的夜宵摊供不应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社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比赛和配套活动的举办,令广大群众大饱眼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群众“晚上吃饱饭去干什么”“娱乐健身去哪儿”问题,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发展乡村体育不仅仅是目的,也是手段。乡村体育拉动了乡村经济,还成为移风易俗、提升村民精神层次的“锚点”。
“我厅将乡村体育赛事与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在赛场展示农村移风易俗展板和醒目标语,在赛事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互动知识问答,采取丰富多彩和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了他们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与参与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社会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在白沙镇篮球场附近街道的宣传栏中,写着近来的移风易俗工作动态:白沙镇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开展扶危帮困、健康义诊、卫生清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社会公益活动;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融入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移风易俗的理念,让广大群众在欢笑中接受文明新风的洗礼。
借助体育,乡村的风俗悄然转变。广西在全区30个县(市、区)开展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试点,推行“统一红白喜事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礼金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一年多以来,150个试点村婚丧花费普遍压减了二至五成,户均人情消费减少近2000元,初步取得破旧俗、树新风、惠民生的良好效果,陈规陋习有效遏制、精神面貌实现总体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