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隐于市井 文旅融入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29 07:40: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125次

  仲冬时节,三秦大地寒风凛冽,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却游人如织。在博物院第二展厅中央,一群来自四川的游客目不转睛地观摩镇院之宝何尊。在这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内底,镌刻着令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的铭文——中国。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之一,从周人崇德尚礼、天下归心的煌煌文治,到秦人发愤图强、横扫六合的赫赫武功,这方沃土一直为滋养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作着重要贡献。近年来,宝鸡深耕本地历史资源,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旅融合发展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凝文物之风采

  “精美绝伦!”“不可思议!”11月20日,由安徽博物院和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富丽堂皇的金银器、如冰似玉的秘色瓷、晶莹剔透的琉璃器、栩栩如生的彩绘陶等法门寺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让游客感受到大唐盛世的风采神韵。

  法门寺博物馆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数千件唐代珍贵文物而闻名。近年来,博物馆在推出全新升级的“宁静的辉煌——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展览的同时,积极推动文物“走出去”,先后赴长沙、东莞、青岛、镇江、昆明等多地举办外展。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魏晓龙说:“每次外展都备受欢迎,甚至有游客专程追到宝鸡,来法门寺博物馆完整参观基本陈列。”

  宝鸡文物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据宝鸡市文物部门统计,宝鸡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34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现有国有可移动文物54.3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每一件文物,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

  “对比甲骨文中的‘德’字,我们可以看到,何尊铭文中的‘德’字,右下角多了一个‘心’——周人的有‘心’之‘德’,正是他们民本思想的体现。”在何尊展柜旁,讲解员通过一组铭文,向游客介绍着青铜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作为全国最大的青铜器主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打造“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推出了“天下有道——周礼文化展”“止戈为武——两周军事文化展”“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展览,通过何尊、逨盘、秦公镈等一件件国宝级文物生动讲述宝鸡故事、中国故事。

  “青铜器铭文中,‘中’字的字形好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旌旗,是中心、中央的意思;‘国’字则由城池、壕沟和兵器戈组成,象征城池壕沟、执戈守护。”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社教区,工作人员正教小学生在扇面上临摹青铜器铭文。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举办了“青铜乐坊欢乐行”“青铜工坊大揭秘”等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直观感受青铜器的器型之美、纹饰之美、铭文之美,从而深入了解古人的文化思想、艺术审美和精神追求,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出新出彩。

  近年来,宝鸡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全市现已建成各类博物馆(含收藏文物文化馆)、纪念馆36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个、国家二级博物馆2个、国家三级博物馆5个,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博物馆为主体,县区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社区、行业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23年,宝鸡市文博单位共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2.唤城市之记忆

  12月20日上午,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通文巷内,几位外地游客边走边拍照,来到凤翔周氏民居。

  凤翔周氏民居俗称“周家大院”,是明清时期一户周姓商人的宅院,也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民居,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当地文物部门对凤翔周氏民居进行了维修改造,使这座古老宅院焕发新生,成为凤翔区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性建筑。

  今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街区等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像凤翔周氏民居的焕新一样,有着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街区,正在加速融入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

  漫步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沿路除了青砖黛瓦的民居,还有餐馆、旅馆、裁缝店、洗衣店、快递驿站等。街上有慕名参观的游客,有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拉着家常的本地人,不同口音交织在一起,弥漫着浓浓的市井味和烟火气。

  “隐于市井、融入生活,这是历史文化街区有别于文物古迹和旅游景区之所在。”凤翔区城关镇人大主席张军财说,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时代的档案,而且是生活的舞台。当地人长期居住在此,本身已是街区的一部分,他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日常,以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街区真实、生动、触碰人心的一道景致。

  暖阳高照,宝鸡市金台区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内,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街区中央,一台复原的404号蒸汽机车尤为醒目。80多年前,在长乐塬创办工厂的民族企业家,就是用这样一台蒸汽机车发电,带动4000锭纺纱机运转,为支援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贡献。而今,这台复原的404号蒸汽机车作为长乐塬街区地标,不仅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之选,也是附近市民的休闲之选。

  长乐塬管委会副主任李娜介绍,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以抗战时期由汉口迁至宝鸡的荣氏申新纱厂旧址为主体,是因陇海线而兴的宝鸡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依托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窑洞车间、薄壳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四座建筑,梳理了宝鸡抗战工业发展脉络,打造了“工合之光”“工创天地”“长乐家园”三个组团,全景展现了宝鸡这座工业之城的光荣与梦想。

  “当年,宝鸡申新纱厂职工在紧张繁忙的生产劳动之余,经常看电影、演话剧、打篮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把这里亲切地称为‘长乐园’。”家住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附近的“老宝鸡”金志忠指着正在这里锻炼的人群说,“你看,现在这里还是这么热闹,还是我们的‘长乐园’。”

  3.汇资源之优势

  连日来,随着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定档2025年大年初一,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到故事的发生地宝鸡市,探寻文王访贤、武王伐纣、召公决讼等一个个典故背后的历史文化。

  趁着周末带孩子来宝鸡市岐山县旅游的西安游客孙晓丽“逛吃逛吃”了一整天,临走时赞不绝口:“在岐山,随处可见历史文化元素,连一碗臊子面都蕴含周礼,感觉好像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西周时期。”

  早在去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热映时,位于岐山县的周原景区就巧借“东风”,推出“封神夏夜·嗨玩周原”活动,邀请游客游古庙、赏非遗、品美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岐山县加快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举全县之力打造周文化旅游品牌。

  近年来,宝鸡以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为目标,全市文旅商体产业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实现深度融合,向着西部地区文化强市、丝绸之路旅游名市、关天经济区消费都市和陕西省精品赛事重要承办地的目标不断迈进。2023年,宝鸡累计接待游客1073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0.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7%和48.63%。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西海苑如梦似幻。随着悠扬的唐乐奏响,大型实景山水演艺《千年九成宫》拉开序幕,带领现场观众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是隋唐两代皇家避暑离宫,因良好的生态环境享誉全国,更因“文、书、刻三绝”的九成宫醴泉铭碑驰名海外。2021年,“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入选“首届陕西省六大考古新发现”。今年,麟游县根据唐太宗李世民驾幸九成宫的故事,推出大型实景山水演艺《千年九成宫》,将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为游客创造出“虚实结合,亦幻亦真”的观赏体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麟游“离宫之冠,楷书之乡”的文化魅力。

  宝鸡把文物保护利用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一幅壮美的融合蓝图已徐徐铺开,宝鸡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挖掘并转化其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消费市场资源,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也随之节节攀升。宝鸡,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正整装出发,坚定迈步,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