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2-13 14:14: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admin  点击:1650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旅游业的重要任务是围绕建设旅游强国的目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以更高质量的旅游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要从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休假制度等方面加以推动。

  一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要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旅游载体并提升旅游品质;持续推进旅游与体育、文化、养老、教育、健康、科技、工业、农业、林草、中医药等的融合;引导各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代生活场景,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旅游目的地。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要建立多元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在聚集“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信息、环境、契约、安全、支付方式等新的供给要素,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与旅游需求有效对接;要持续推进旅游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三是优化休假制度安排。要尽快全面落实带薪年休假,并对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弹性休假、学生春秋假等制度进行通盘考虑和系统优化,解决出游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

  以更有效率的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集约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资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等的大量投入。要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从转变发展方式、鼓励旅游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加以着力。一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要将旅游业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通过不断加大科技经营、改善管理水平和提升服务效率,全面提升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建立旅游创新体系。要按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研究制定旅游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在全行业形成鼓励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学习创新案例、建立创新网络、提升创新能力的整体氛围。三是完善旅游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建立重视效率而非速度、关注质量而非规模的旅游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

  以更加现代的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要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使之更加完整、创新、融合和先进。一是完善旅游产业链条。要在现有基础上,根据消费形态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二是推动旅游产业创新。要全面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从制度、政策、机制、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引导和鼓励旅游创新。三是深化相关产业融合。要拓宽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交通、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路径,实现多点突破、融合互动和跨界发展。四是促进旅游产业升级。要积极推动旅游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

  以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恰当的、适度的旅游发展对于生态涵养、生态保护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制度建设和生态技术应用。一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旅游相关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教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探索推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二是完善生态制度建设。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条例及配套标准和认证体系。要加大对旅游领域生产产品价值转化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全国重点旅游景区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高峰期的客流引导和风险防范。三是加强生态技术应用。要根据“双碳”目标的要求,推动绿色生态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鼓励旅游企业优先采用先进技术成果,加快旅游业全链条、全过程改造升级。

  以更加安全的保障体系促进旅游业长远发展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其长远发展的基础。一是要提高对旅游安全的认识。与过去相比,目前旅游领域的安全问题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意义更加重大。它不仅涉及旅游活动中的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也关乎投资安全、经济稳定、文化安全、社会安定和国家形象等。对此,全行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跟踪、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二是完善旅游安全体系。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评估与预测机制,对重大危机事件和各类安全风险制定科学防控预案,完善危机防控应对机制和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三是加强旅游安全合作。要在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中加强旅游安全合作,推动与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建立旅游监管与安全合作机制,为相关主体提供健全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以更加开放的合作体系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业具有天然的开放性,要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外交和对外开放合作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就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一是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要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为依托,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等为重点,扩大旅游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加强国际旅游合作。要建立和借助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探索建立双边和多边旅游常态化合作机制,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的旅游开放新格局。

  以更具魅力的入境旅游吸引力提升国家形象

  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地位、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展入境旅游,不仅能够让境外普通民众亲身体验中国的灿烂文化和大好河山、亲眼目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美好生活,而且能够通过他们的口耳相传,使国际民众更加客观地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此,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重视入境旅游的战略意义。要从提高文化软实力、塑造大国形象、提升国家吸引力、展示中国新成就等角度认识入境旅游的战略意义,通过发展入境旅游向世界展示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二是制定入境旅游振兴战略。应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入境旅游发展战略,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各部门各地区的职责。三是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要系统解决入境游客在签证、入关、预定景区门票、购买高铁车票、使用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四是完善入境旅游营销模式。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新媒体手段,展示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通过讲述普通个体的故事和对日常生活的解构,获得境外受众的情感共鸣与理解认同。